-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刘士场:在“办案说法”中续写忠诚与担当
邱雨倩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4 版 )
□邱雨倩/文 张佳荣/摄
人物简介
刘士场:
1978年8月出生,安徽五河人,党龄15年,2000年参军入伍,2018年转业至新城公安分局工作,现任临城派出所法制员,一级警长。获个人嘉奖1次,2024年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法治质检师”。
曾经,他是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的使命;如今,他是一名警察,在规范执法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前行,致力让每一个案件经得起考验。
较真碰硬 精业笃行
“老刘啊,他就是一个爱‘较真’的人,爱和自己‘较真’,爱和工作‘较真’。”听着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刘士场也不恼,在一旁憨憨地笑着。转业前,刘士场从事军事计量工作,每天与一个个砝码、量块打交道。“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一点细微误差,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不‘较真’可不行啊,执法业务也应如此!”刘士场说。
戎装更替,初到新岗位,一切从零开始。从跟班接处警、执法办案到自己处置警情、办理案件,刘士场边学、边干、边成长,一点看不出是位资深老同志。但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刘士场发现,由于对部分法律法规未完全“读懂吃透”,执法过程中存在对疑难点把握不准确的情况。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为补齐专业短板,提高法律素养,刘士场废寝忘食,利用闲暇时间,深入学习省、市两级法制网站上的典型案例,以及各类相关知识点。翻开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从778个典型案例中总结提取出的106个可参考要素、65条执法要点。靠着这股拼劲,他于2019年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3年通过公安民警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士场已然成为临城派出所执法办案的“台柱子”。
直到现在,翻阅法律典籍也是他空闲时间的主要“消遣”之一。刘士场说,对他而言,法律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更是执法的工具。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是他永远不变的初心与诺言。
火眼金睛 砺剑淬火
谈及工作岗位,刘士场乐意将自己比作“守门员”。“这个门将可不好当,需要把好案件审查的最后一关。”刘士场说,案件事实是否查清、案件的定性是否准确、案件证据是否充分、法律适用是否准确,都是他们要研究的范畴,以此保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准确性、合法性、适当性。
作为基层执法办案的“智囊团”“质检员”,刘士场总是尽心尽责,第一时间查阅案件文书、笔录,判断案件类型,及早做到心中有数。在疑难会商时,他会结合以往办案经验,提出侦办意见,制作办案提纲并提示注意要点,对发现的问题及相关线索,及时指导办案民警进行侦查补证。今年年初,派出所在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时,由于案情重大复杂、涉案人员众多,取证工作存在较大困难。刘士场牵头对原始证据进行细化梳理,制定侦办方案,成功厘清犯罪组织体系,深挖出多名犯罪嫌疑人及关键证据,实现证据链条闭环。
他说,自己不是一线刑警,少有机会在一线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但却深知把好法律关的重要性。“央视有个节目叫‘拍案说法’,我干的事可以叫‘办案说法’。”刘士场如此解读道,言语间满是热爱。
善研善思 忠诚履职
“老刘,怎么样算是正当防卫?”“这个案件要怎么定性?”……在所内培训指导会上,民警就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纷纷向刘士场请教。
近年来,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执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老法制”,如何将自己的办案经验、工作方式方法传授给新警,让新警少走弯路、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一直是他思索的问题。“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摸索过来的,所以现在想着为年轻人做点支撑。”当说到工作时,刘士场的声调总是会微微升高,眼里透露着光亮。为此,根据以往警情情况,刘士场着重分析了处警民警现场执法、当事人心理状态等要素,针对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隐患,制作典型案例剖析6份,开展执法讲堂、讲座31次。
此外,刘士场聚焦基层执法需求,与办案民警捆绑作战,通过靠前服务跟班作业,积极转变角色定位,由案件审核的“裁判员”转变为执法办案的“战斗员”,在执法现场、办案讯问等各个环节,与办案民警同办案、同讯问、同服务,实时指导把关,提供全流程支撑,实现法治能量在警情处置现场的前端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