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大一技术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该技术在舟山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1 版 )

  □记者 刘凯

  本报讯  近日,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结果揭晓,由浙江海洋大学和上海冠卓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视觉技术的LNG低温卸料臂自动对接技术”项目荣获银奖。

  据悉,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今年,中国代表团携197项发明参展,共获得70项金奖和97项银奖。

  昨天,记者在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实验室里看到,项目团队正通过3D打印的装备模型进行卸料臂自动识别的功能调整。科研人员给卸料臂加装了传感器、视觉识别模块、激光雷达避障等硬件,并让其利用AI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深度学习人工操作输油臂对接过程,实现输油臂对接自动化和关键技术国产化。

  “前后技术攻关差不多有3年,因为我们技术原理层面用的是电驱,而卸料臂实体用的是液压,会带来误差。我们团队要把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科研难度较大。”项目团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副院长冯武卫博士告诉记者,研发团队运用卫星差分定位、视觉测量、激光雷达避障、运动感知等技术开展操作模拟。

  据了解,该技术可用于加快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推进港口数字化转型,使单台设备由原来的2~3人现场操作变成1人远程在线监测,使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具备紧急停止功能,能对现场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处置。

  未来,这类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也是行业的新风口。“卸料臂的工作原理是相通的,不仅在LNG卸料臂上可以实现相关功能,未来在原油、成品油等卸料臂上都可以进行相应改装,实现自动化,应用前景比较广阔。”冯武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