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普陀区沈家门街道——

留住“烟火气” 谱写新夜曲

翁青青 陆影凤 林增光 李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第 01 版 )

  管理人员巡逻沈家门新街夜市 摄影 记者 翁青青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翁青青 陆影凤 林增光

  通讯员 李羽

  对于渔都港城沈家门来说,“烟火气”是沈家门新街夜市街里的“老底子”味道,是小干岛网红夜市里的人来人往,也是沈家门夜排档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黄鱼汤”……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985”行动要求,沈家门街道深入挖掘老城区夜经济资源优势,开拓转型发展新赛道,让城市“烟火气”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小干新夜市“烟火气”出圈

  7月17日下午6点,在万邦永跃船厂工作的李侃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工友拎着购物袋出门了。10分钟后,他们来到小干岛网红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各个摊位前,非常热闹。

  “肉夹馍,好吃的肉夹馍!”“20元6个烤生蚝来尝一尝!”各个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小吃散发出阵阵香味。“以前单位门口只有流动摊贩,又脏又乱,现在有了这样规模化的夜市,太好了!”李侃见证了小干岛夜市从流动摊贩集中点到网红夜市的转变。

  去年,为解决摊位散乱等问题,沈家门街道办事处租用位于小干商业广场对面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场地,投资建设成小干流动摊位集中点。

  去年12月,小干流动摊贩进入集中点营业。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自发传播和推广,小干岛夜市逐渐出圈,打卡热度持续升温。“消费者从最初的日均40多人增加到目前约1000人,经营户从最初的12家增加到目前的50家,摊位数也从49个增加到了80个。”小干社区党委书记夏贤军用一组组数据,向记者展现了小干岛夜市出圈以来的变化。

  然而,夜市出圈后,人流量暴增,又带来了同质化竞争、脏乱差等各种新问题。夏贤军告诉记者,下步他们将对小干流动摊位集中点规划经营品类,综合筛选经营户,避免同质化竞争;规范经营户“三小证”办理,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完善水电、停车位、路灯、垃圾桶等软硬件设施,进行规范运营。

  此外,沈家门街道还组织了一群由夜市摊主组成的志愿者,对夜市现场进行管理。“这些食品安全卫生要做好,调料盖子都盖上,注意卫生。”穿着红色背心的钱友恒是小干岛夜市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当天正轮到他执勤。巡逻了一遍各个摊位的食品卫生后,钱友恒又走到夜市附近的垃圾投放点,整理附近的垃圾。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除了志愿者,还有社区管理人员和城管执法队员也在和我们一起维护夜市秩序。”钱友恒说,只有维护好夜市环境,才能让夜市的“烟火气”持续出圈,而不是昙花一现。

  “老底子”新街焕发生机

  7月19日晚,当记者踏上沈家门新街夜市时,这里霓虹闪烁、炊烟升腾。近80家摊位沿新街夜市街依次排开,各种美食香味扑鼻,主打性价比和“老底子”味道。

  30多年前,沈家门夜市街在新街正式“诞生”,这里成了普陀人记忆中的第一条夜市街。2017年,夜市街迎来了它的“谢幕”。

  去年9月,沈家门街道重启并提升改造“沈家门新街夜市”。从沈家门工人大厦向南至工商银行、长约240米的新街重新开启“夜市”模式。

  今年,新街夜市将打造夜经济升级版,重点推进夜经济场景由功能性向文化性升级,打造夜市与周边商圈消费相互促进、业态共同提升的独特渔港夜市品牌形象。为此,沈家门街道对新街片区进行“微更新”与“轻改造”。

  “我们正推动对区域内低压线路的改造以及帐篷提升改造工作,预计10月之后启动。”沈家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边金锋表示,目前沈家门街道正在为夜市街设计改造具有渔港特色的帐篷摊位、艺术装置及休闲空间,把控固定摊位的门头店招及室内装修,营造渔港夜市的独特场景,使其成为沈家门渔港旅游区域的重要补充。

  夜排档金字招牌更亮

  吹着海风品尝海鲜,欣赏沈家门“一港两岸”的璀璨夜色。夜幕降临后,沈家门海鲜夜排档灯火通明。25号大排档老板王丽热情地招呼着客人,食客在觥筹交错间,享受这份独特的惬意。

  去年,沈家门夜排档提升改造完成。该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改造内容包括外立面、内环境软硬件、油烟设施等。提升改造后的沈家门夜排档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设立了48个标准铺面,并配备了4个星级厕所、1个微型消防站和安全监控室等,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据沈家门夜排档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商铺整体为装配式钢结构,并采用可回收材料,利用率85%以上,不仅更加绿色环保,抗风能力也达到了14级。

  “我做夜排档几十年了,最早的时候摊位上的菜品、灶台都露天摆放,只有顾客座位的上方搭着蓝色、绿色的帐篷。天气一不好就做不了生意,哪有现在环境那么好。”回忆起那段时光,王丽感慨道。今年1月,舟山市海鲜夜排档星级评定标准执行,王丽的摊位顺利评上了三星。“现在夜排档越来越规范了,金字招牌也更亮了。”她笑着说。

  如今,沿着夜排档走一走,随处可见变化。新建的中央广场内增添了音乐喷泉、鳌鱼地标;广场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海风轻拂,拍浪声与歌声交融,谱写着独具沈家门特色的新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