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虾峙双山岛居民安置点蹲点报道——
“搬”出来的三个幸福故事
陈斌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陈斌娜
普陀虾峙双山岛是座悬水小岛,基础设施落后,进出全靠岛际船班。岛上以老年人为主,且多在74岁以上,主要分布在茶岙和长柄2个自然村。曾经,搬离小岛是村民最大的愿望。
今年4月,岛上41户59名双山岛村民全部搬出小岛,迁入安养驿站。这是由虾峙镇在本岛区域打造的一个集适老新住房、休闲娱乐、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驿站。
近4个月过去了,老人们的新居生活如何?8月初,记者走进原双山岛村民的新家园里,进行蹲点采访。
母女俩的“幸福圈”更大了
自从母亲王小庆搬到镇上后,56岁的女儿虞优娜只要有空,就骑着电动车往娘家跑。
8月2日上午8点多,沙峧文化礼堂有一场“惠民集市”。这是由普陀仁济医院、普陀区网络义工协会以及民进舟山市委会志愿者带来的志愿者活动。
母女俩听说后,决定顶着烈日和邻居们一起去参加。在集市里,看诊、剪发、测血压、看演出,母女俩都“粘”在一起。
性格开朗的虞优娜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母亲住小岛,我也要照顾家里,赶着船班上岛去看她不方便,所以去的次数不多。”
一旁的王小庆即使听不懂小提琴演奏,依然看得认真,鼓掌起劲,虞优娜对记者说:“以前双山岛上没有这么多活动,像这种文艺演出她还是第一次看。”
王小庆搬到安养驿站后,最开心的是虞优娜。因为陪伴的日子多了,担心的日子少了。
往年台风天,她一天要打10多个电话确认母亲安危。王小庆常年有头晕毛病,虞优娜时常担心她晕倒无人知晓。虞优娜坦言,岛上的老人搬来后,子女们都安心不少。
“囡啊,我现在生活幸福嘛!”王小庆笑着将西瓜分给记者和晨港村工作人员沃苏芬等人,“我女儿买来太多了,我也吃不完,你们一起尝尝,很甜。”
迁居本岛,拉近了老人们与子女间的距离。丰富的娱乐生活,也让老人享受到了如同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就医不再“叫不应”了
8月2日上午10点多,81岁的方爱珠家中早已饭菜飘香。“年纪大了,一病就得麻烦子女。”看着小女儿将饭菜端上床头,方爱珠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受伤卧病在床了,“儿媳和女儿轮流照顾我。”
去年,独居在岛上的方爱珠突然昏倒在家,无人知晓。村民大半天不见她现身,家中也无动静,担心老人出事就去村办公室找沃苏芬,并联系其子女。
当天下午,方爱珠的儿女立即从沈家门坐船赶来,将老人辗转送往普陀医院就医。“我们岛上人少,邻里间相隔也远,叫不大应。”方爱珠指了指墙说,不像现在邻里间仅一墙之隔,去医院也近。
上个月,方爱珠又不小心在家摔倒了。邻居们听到响动立即上门查看,又帮忙叫车送去镇中心卫生院。
“如果他们电话打过来,我们的120急救车也能在3~5分钟之内赶到。”普陀区虾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丰说,以前老人们在双山岛时,遇到突发急症时,他们都需要坐船去接患者,中间还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意外。
周丰告诉记者,老人搬到镇上后,不仅就医更加方便及时,还可以接受CT等先进设备检查,以及比较全面的诊疗服务。
对此,76岁的丁吸成及其患有弱视的儿子,同样深有感触。以前丁吸成出岛看病,要早上5点多赶早班船出门,晚上乘末班船回家。她带着记者走到家对面的公交车站台:“现在坐车到镇中心卫生院只要10分钟不到。7点多出门坐车去医院,8点50分就可以到家了,中途还能顺道买些菜带回来。”
“亲情快递”送到家门口了
“1区7号,快递!”8月1日傍晚,一辆快递车在安养驿站的篱笆墙外停下,快递员拿着一个箱子朝里大喊。王开儿立即跑出来收快递。开箱查看,是嫁到丽水的妹妹给她和母亲寄来的一箱蟠桃。
“原来岛上没有网络也没有快递公司,搬到这里后,我也经常网购。”王开儿这几个月来,也享受到了网购的便利与快乐。只是,不如妹妹寄东西的频率高。
得知母亲迁入新家,快递能送到家门口了,妹妹隔三岔五寄吃的、用的给母亲。这让好客的母亲王阿芬一边“嫌弃”,一边将瓜果美食等分享给邻里。
住进安养驿站后,王阿芬想买东西随时可以出门采购。“以前从岛外买冰棍回到家,已经快化了,现在捧个纸箱子回家,仍像刚从冰柜里取出来一样冷硬。”
记者在与老人闲聊过程中得知,从出行需要“翻山越岭”的小岛,迁居到“四好农村路”通达、“客货邮”覆盖的本岛后,几乎每户人家都收到了在外儿孙们寄来的“快递亲情”。
“近期当地政府还计划给安养驿站的41户村民都装上遮阳(雨)棚,同时在附近打造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一米菜园’,近期就将放开认领。”在虾峙镇综合服务中心社事办主任何晶晶的陪同下,记者见到了她口中的“一米菜园”。目前,这片土地已完成平整,预计每户村民可认领四五十平方米的土地。
从面积不足0.72平方公里的悬水小岛,迁居到面积17平方公里的大岛,村民们改变的不仅是居住地,更是新的生活。
■记者手记
告别安养驿站,记者的眼前还浮现着老人们的笑脸。这里的公共洗衣房、休闲活动室、理发室,以及周边配套的农贸市场、中心卫生院、村邮站等,一同构建起搬迁群众的15分钟民生幸福“共享圈”;文化礼堂不定期开展活动,让搬迁群众其乐融融;镇里村里嘘寒问暖,让搬迁群众的诉求一件件落地。
搬出小岛天地宽,这本“幸福相册”还在持续增添幸福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