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案终执结

人大代表联络站释放基层治理动能

虞仁珂 丁思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01日 第 01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丁思程

  本报讯  近日,伴随挖掘机的轰鸣声,定海小沙街道庙桥村东岙弄111号定海大自在香厂的厂房“应声倒下”,村民陈金国等人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是定海区人大常委会以“共享法庭”“融合检察”融入基层单元工作为载体,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起生动案例。

  早在2013年,庙桥村村民傅某某为筹办大自在香厂向陈金国等多名村民筹借资金几十万元。后因经营不善,该香厂于2021年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经查,傅某某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名下1座个人独资企业厂房已完成征收手续。但因傅某某失联、厂房内机器设备尚未拆除等因素,该香厂无法拆迁,对甬舟铁路工程项目的推进造成了影响。

  2023年底,陈金国向定海区人大代表、庙桥村党委书记乐科龙反映了基本情况。考虑到债务人傅某某的相关资产涉及拆迁,有一笔拆迁款可以作为执行标的,乐科龙迅速将该财产线索通过“共享法庭”“融合检察”融入基层单元法官、检察官进站活动向两院提交。

  在代表联络站的协调下,两院干警多次赶赴小沙对几名债权人进行逐一走访与核实,并对涉案房产进行现场查看、登记、取证。

  今年3月,联络站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听证会,对案件法律性质进行释法说理,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机器设备将由法院予以查封、扣押,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腾挪、保管以待日后拍卖。

  据了解,推倒厂房后,9名债权人将对厂房拆迁赔款以及查封财产拍卖交易款按照债权比例分别受偿。

  针对群众涉法涉诉大小事,定海区人大常委会今年以来引导代表通过“共享法庭”“融合检察”平台参与基层治理121次,调解培训会184次,两院上传司法建议、普法视频、典型案例等80余件,公开法律文书200余件,征集法律线索1300余条,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