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护理不妨鼓励护士“抢单”

阿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阿培

  我市自2019年11月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送医惠民项目以来,业务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市共有14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入驻“浙里护理”平台护理人员1311人,约占全市在职注册护士总数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4月已累计接单上门服务患者9834人次,其中包括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项目。护士上门护理,让家庭病床有了“医靠”,这件事还得加大推广力度。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院病床之所以经常供不应求,多半是因为一些病人虽已病情稳定但仍需留院护理,影响了病床周转效率。假如能把“七分护理”放到家庭病床上进行,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还能显著减轻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些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尤其需要护士上门护理,这样就无须为了打个针、换个药而兴师动众地送医。就如前些天舟山医院大外科护士长蒋伟亚接了一单预约上门护理业务,在一周时间里,要天天带着护理用品上门为一位90岁老人换药。可以想见,假如没有这项业务,这位卧床已有2年的老人就得连续7天“跑”医院,该有多么麻烦。

  当然,开展上门护理服务,给原本就忙碌不堪的护士增加了工作量,长此以往恐怕是个问题。这项服务开展以来已上门服务患者9834人次,看起来不少,但平均到每天只不过6人次,实际上并不多。假如更多的病患家庭养成了在“浙里护理”下单预约服务的习惯,护士能忙得过来吗?

  另外,派单也会是个问题。很多护士都是三班倒,并且没有固定的休息日,网上预约一多,每一单该派给谁,协调起来工作量不得了。弄得不好,不仅会让护士们苦不堪言,还会打乱各家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那么,能否变“派单”为“抢单”呢?就像网约车,假如由平台来调度业务,非乱成一锅粥不可,而一旦实行“抢单”不仅公平合理而且还能确保服务效率。如法炮制,上门护理业务也可以让全市3900多名护士“抢单”。这样,每一位护士都能在下班途中或空余时间选择合适的服务对象上门服务,而医疗机构大可以“无为而治”,只需通过回访病患、处理投诉来管住服务质量。

  只要制度合理,不必担心会发生无人抢单的情形。一方面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护士通过上门服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上门服务列入业务考核,规定每一位护士都得完成基本量。护理服务既然上了线,就要用互联网思维去积极推进。甚至于,可以允许退休护士以及有从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参与“抢单”。这样一来,“互联网+护理服务”必定众人拾柴火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