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行
总结推广舟山等地做法经验
方智斌 孙银 谢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9日 第 03 版 )
□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孙银 谢芳
本报讯 前昨两天,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行。会议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部署全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行动。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改革举措、民生实事。多年来,我省坚持“一张蓝图、一以贯之”,推动农村出行实现跨越发展,率先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先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率先推进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取得统筹能力、基础保障、服务品质、数智水平、带动效应显著提升。全省各地也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普陀区螺塘线、路下徐村、大展车站、物流共配中心等现场点,近距离感受了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客货邮融合发展、水陆联运无缝衔接、“交通+”品牌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丰硕。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442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97.1%,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95.5%,两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舟山成为省内第二个“四好农村路”全覆盖的地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率从2022年的84.6%跃升至2023年的94.1%,全省排名从第7名进位至第3名。关键指标方面,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覆盖率100%,城乡公交新能源车辆占比66%,基本实现2元或3元“一票制”,实现了县级城乡公交数字化监管平台和公交电子支付全覆盖。同时,布设村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点277个,快递进村率达95%,开通客货邮融合特色线路37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岛际交通大网络,每年保障群众出行超3000万人次,在全国各地市位列第一;建立城乡水陆公交运营网络一体化,陆上公交线路、场站深入客运码头,实现“零距离”换乘;打造东海百里文廊、螺塘线、嵊枸线等一批交旅融合精品线路,仅东海百里文廊开放一年来吸引游客超230万人次,助农增收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