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公安深耕共治警务 为乡村振兴夯实平安根基
邹霏霏 邹训永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11日 第 05 版 )
民警、网格员和志愿者向民宿业主了解经营情况并询问意见建议
□邹霏霏/文 邹训永/摄
走在普陀展茅街道黄杨尖村的石板路上,错落有致的农舍分列两旁,农家乐、民宿、酒坊、烘焙坊、书坊等一应俱全,阵阵咖啡香扑面而来。每到周末,我市各地的年轻人都会来村里拍照打卡,小小村落挤满了来体验乡村生活的市民。
近年来,黄杨尖村通过新农村改造,有效带动返乡创业,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美丽精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黄杨尖村的走红,离不开普陀展茅派出所推进的“同心共富”共治警务建设,他们在守住平安“底线”的同时,也绘就乡村和谐共富的美景。
在黄杨尖村中部区域,今年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共治驿站”逐渐深入民心。遇到法律问题了,去问一问;发生矛盾纠纷了,去讲一讲、评一评。不仅如此,共治驿站还成为村民们参与乡村自治的平台,热心村民在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安全宣传、治安巡逻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平安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联合街道在村里建立一个共治驿站,我是驿站的执行组长。”展茅派出所所长金珲说,共治驿站入驻了公安、城管、综治、民政、市监、村委等部门,同时吸纳了几支义警队伍。展茅派出所建立工作机制,运用对讲机、共治联络群,做到共治力量“秒”级响应,实现共治队伍常态化、长效化运作。
平安是推动“网红渔村”走得更好更远的前提。展茅派出所作为辖区安全“大管家”,以共治驿站为阵地,依托“党政+多格融合+村委网格+群防群治”模式,协同做好矛盾纠纷滚动摸排、预警评估、及时化解等工作,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民警陈剑友是黄杨尖村的社区民警,他见证了黄杨尖村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海岛乡村到如今的网红村。从村庄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开始,陈剑友就帮助不少创业者办理各种证件,处理过不少因装修重建而发生的邻里纠纷。
就在5月,陈剑友处理过一起因为邻居投诉餐厅油烟管安装问题的纠纷。“他们把油烟管排风设在路面上,这样不仅噪声大,味道也很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村民陈老伯向陈剑友倒苦水。在实地勘察情况后,陈剑友在群里启动共治响应,村委和综治人员马上到位,共同督促餐厅老板改装油烟管。
“年轻游客看到村民在田里种的蔬菜水果,有时候会好奇地采摘一点。”陈剑友说,“村民看到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被破坏,会跟游客发生口角。于是,我们联合村里的义警为村民的田园做了篱笆,并设置了温馨提示牌。”
良好的创业环境也让黄杨尖村的创业者更有了热情和期盼。“刚来农村创业时发现,这比在城市创业复杂得多。现在,通过共治驿站,街道、公安来实时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让我们安心多了。”普陀展茅某餐饮店负责人顾晓宇欣喜地说。
6月份举行的咖啡生活节,人流量有10万余人次,却实现了4天“零警情”。这得益于在村庄里随处可见的“路下共富团队”义警队伍,这支队伍包括村干部、村里的党员、业态老板等。一旦发生游客纠纷等问题,他们第一时间上去协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就电话联系民警陈剑友。“社会治安,关键靠群众,现如今义警是我们的好帮手。”陈剑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