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共创自主研发新设备,持续加强人才培育,探索发展纺织新质生产力

坚定技术创新 推动“织造”变“智造”

黄燕玲 盛琦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06日 第 01 版 )

  □记者 黄燕玲 通讯员 盛琦真

  408个纺好的亚麻纱线团就像408个保龄球,随着机器臂的升起,被连管拔起,存入下方的储存槽。随着机械臂再次升起,新的“替换芯”被稳稳地插入工作位中,等待纺纱机的开动。

  在浙江金鹰共创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鹰共创),经常能看到这一套“丝滑”的操作。这个可以实现快速“拔线”再发“替换芯”的机器叫FX510设备,由金鹰团队自主研发。它的出现,实现了企业纺织生产线的数字化升级,使每台机器需配备的落纱工人数从16人缩减至2人,生产效率则提升了20%。出色的成绩,让FX510设备成功入选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在它被发明之前,FX502、FX508等型号的设备还需人工手动收线、插管,耗时耗力。

  作为我国传统产业,纺织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大。如何积极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使其不断向新质生产力靠拢?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金鹰共创一直在探索。金鹰共创在科技创新上的努力也获得了认可。近日,省经信厅公布了2024年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名单,金鹰共创成功“上榜”。

  金鹰共创成立于2017年,是金鹰股份旗下子公司,专注于亚麻纱线的纺织生产。在金鹰共创成立以前,因为亚麻原材料的种植地在北方,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说法:“长江以南不适合做亚麻。”

  通过不断地推进技术研发、加大人才投入,金鹰股份不仅自己开始生产亚麻纱线,还带领南方的纺织企业一同拓展亚麻纺纱生产领域。如今,国内最大的亚麻生产市场已经迁移到了南方。

  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也体现在企业数字化改造中。金鹰共创的技术部长杨飞是企业引进的东华大学纺织专业硕士。2015年,企业更是全额出资,鼓励杨飞继续回母校进修博士学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人才学成归来后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我们的原料亚麻主要依赖欧洲进口,但2018年以后,欧洲的原料价格上涨了50%,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如何控制成本?我们只有依靠技术,在工艺上做创新。”杨飞说。

  杨飞在企业大胆改革,提出用低耗原料做高纺。然而,这个想法遭到了几十年老纺织工们的集体否定:“什么样的原料做什么样的纱线,低耗原料怎么可能做出高品质的纱线,纯粹天方夜谭。”

  但杨飞告诉他们:“不敢想不敢做,只会让我们面临被淘汰,这个技术我们不仅要做,而且一定要成功。”杨飞的坚持让老纺织工看到,技术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这项创新举措稳定了企业亚麻纱线的品质,使该公司稳坐国内亚麻纱线生产企业前三的宝座。金鹰共创用纱线做成的亚麻布匹还出口到国外,在LACOSTE、无印良品等品牌中广泛使用。

  此后,杨飞还在环保上动脑筋,不断提升制作工艺,将漂白步骤从3步漂白法升级为1步低温漂白,使整体工序时间缩短了2小时,用水量节省了30%,用气量减少了20%,纱线强度反而提升了12%。

  闲不住的杨飞最近又在研发全新的氧漂工艺。他表示,亚麻作为一种天然原料,含有一定的金属离子。他的目标是通过亚麻脱胶化学处理,将其中的金属离子控制在适宜的程度,进一步增加亚麻纱线的强度、光泽度。

  金鹰共创的不断创新尝试也让行业看到,传统不等同于落后,只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传统行业也可以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