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国继续在西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东太平洋部分海域实施公海自主休渔
我市近400艘远洋渔船已全部撤离休渔区域
陈斌娜 张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张龙
本报讯 今年7月1日起,我国继续在西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东太平洋部分海域实施公海自主休渔。休渔期间,我国所有鱿鱼钓、拖网、围网、敷网、罩网等远洋渔船(不含金枪鱼延绳钓、金枪鱼围网渔船)停止在休渔海域捕捞作业。目前,我市23家远洋渔业企业的近400艘远洋渔船或转场作业,或返程回国补给、维修,已全部撤离休渔区域。
在普陀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4小时的监控室内,记者看到全省远洋渔业服务平台的监测画面上布满了小绿点,每个绿点就代表我省的一艘远洋渔船所在位置。此次率先进入休渔期的西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的作业渔场区域,画面上显得十分干净,没有一个绿点。
“早在5月上旬就有渔船陆续撤离,转场到其他渔场继续作业去了。从船只航行轨迹来看,最迟的也在6月3日就离场赶往东南太平洋生产去了。”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国伟边点击小绿点查看航行轨迹,边向记者介绍道,“西行的船是转场到其他渔场继续作业的,东行的则是回国返程渔船。”
根据通知要求,今年实施公海自主休渔的时间和海域具体为:7月1日至9月30日,南纬32度至南纬44度、西经48度至西经60度之间的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赤道至北纬22度、东经55度至东经70度之间的北印度洋公海海域(不含南印度洋渔业协定管辖海域);9月1日至11月30日,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95度至西经110度之间的东太平洋公海海域。
据业内人士介绍,季节性休渔是国际上常见的资源养护措施,也是我国近海海洋捕捞业长期执行的重要管理措施。出台公海自主休渔政策,是对公海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措施,有利于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公海休渔制度已实施多年,我们从公司到船长,都已经将休渔区域印到骨子里去了,一到时间立即撤离。”陈国伟说,今年公司涉及休渔的船有7艘,其中有5艘船已在回国返程中。
今年是我国实施公海自主休渔的第5个年头,我市作为这一措施的积极倡议者,是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重要体现。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我市远洋渔船严格遵守措施,至今未发生过违反公海休渔规定的行为,有效促进全球渔业资源养护。
“渔场资源具体变化有专门科研团队在监测分析,而我们渔民最直接的感受是休渔期结束,再回到该区域作业时明显感觉到鱼货品质提高,产量也会好一点。”陈国伟表示,随着公海休渔制度的持续推行,相信以后渔场资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