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加强理论宣传实效性的探索

——以“党校微党课”为例

张信国 秦少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7月02日 第 03 版 )

  □张信国 秦少帅

  理论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进入头脑的重要法宝。融媒体时代各种传播媒介深度融合,媒介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群众接收理论知识的渠道更为多样,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及时准确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当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共舟山市委党校与市新闻传媒中心合作,善用跨界思维,先后推出三季共26讲融媒体党校微党课,在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八八战略”、市委“985”行动等重大议题方面,发挥了思想理论宣传主力军作用。微党课系列一经推出,在舟山主流传播平台获得了十几万次观看、点赞、评论和转发,已成为我市理论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一、融媒体微党课有声有色实现理论传播入脑入心

  近年来,微党课已成为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舟山市委党校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宣讲形式,使微党课有声而且有形,充满生活气息又自带网络流量,让党校教师成为理论传播的“新媒体人”。

  1.理论传播嵌入式

  传统宣传教育存在着“单向灌输”“高高在上”等问题,群众接受度较低。党校微党课以案例、故事等形式,将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嵌入其中,再通过教师现场出镜的宣讲方法,以“新媒体人”的角色娓娓道来,让理论不再枯燥,增强了传播的效果。2022年10月,党校微党课第一季开播,10名年轻教师从对外开放、共同富裕、民生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角度切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嵌入到群众关心的身边现场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理论宣传具象化

  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优势,按照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进行党课设计、知识采集及效果集成,使理论宣传更加具象化。党校微党课以短视频、动画、现场采访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理论就在身边”。尤其是宣讲教师赴工厂码头、海岛村社等基层一线出镜讲解,既有现场感,增强了视觉冲击,又提升了理论高度,增强了微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理论主题小切口

  无论媒介的表现形式和媒介技术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状态,理论宣传要始终坚持内容的创新。党校微党课聚焦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和关切,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理论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今年第三季说说“985”行动系列微党课,便是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向受众介绍舟山八大高质量发展平台的来龙去脉。在主题上,每季微党课从一个大主题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研究领域和专业优势选择次级主题,以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口,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党校微党课每季还实行了全生命周期式管理,从内容选题到创作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党校教师与媒体记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使微党课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媒体技术变革引领理论宣传工作新发展

  新媒体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理论传播的变革。党校要发挥好思想引领的作用,不仅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还要与时俱进创新理论宣传的形式。

  1.媒体融合的深化改革为理论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

  传统媒体的式微与新媒体的兴起,促成了媒体融合的“新业态”。媒体正在向全息体验和全态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融合为理论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未来甚至可通过智能算法、数字化推送和个性化定制等手段,使受众在理论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党校微党课就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理论宣传的新探索。

  2.知识获取途径的变化向理论传播路径提出了更多创新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群众接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快、短、趣、新是最基本的要素。理论宣传要把握住群众求知习惯的新特点,善于把宏大的理论主题系列化具象化,在多媒融合的平台上进行矩阵式传播。党校微党课不仅在舟山新闻、学习强国浙江频道等线上平台播放,还在纸质媒体上以理论文章的形式刊发,同时也进入文化礼堂等场所与群众拉近距离。

  3.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向理论传播内容提出了精准阐释要求

  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各种传媒的出现,吸引了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眼球。短视频兴起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媚俗的、戏说的理论知识解读,党校微党课就是要激浊扬清,成为理论宣传的轻骑兵。每期党校微党课主题明确、信息集中,采用易于理解的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聚焦理论热点,特结合实际问题精准化阐释,起到团结鼓劲、凝心聚力的作用。

  三、以新媒体手段创新党的理论传播的路径选择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性和优势,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传播话语体系,让党的理论更精准有效地在群众心中扎根发芽是党校人和媒体人共同的责任。

  1.培育跨界思维,打造多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理论宣传的前提。融媒体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懂理论,更需要熟悉和掌握数媒技术;不仅需要是讲台上的老师,也得能变身理论宣讲“媒体人”;不仅需要会讲“普通话”,更需要会讲“土话”。以跨界思维对新一代教师进行培养,把主流媒体作为教师培养锻炼的重要场所,创作更多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理论宣讲课。

  2.精准党课选题,巧妙设计宣讲课程内容

  “课比天大”,每一堂党课都是党的声音在地传播。优秀的微党课并非简单拼凑而成,而是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投入心思和努力,特别要注重内容的精准性、快捷性和实用性。要合理构建理论框架,善于嵌入故事分享和实例分析,确保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要准确又要引人思考。例如,第一季第二期党校微党课的主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宣讲教师从螺杆技术攻坚克难的故事切入,展现我市金塘岛“螺杆”产业的发展历程,给今天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启迪,播放量达4.2万。

  3.发展融媒技术,探索更多理论宣传形式

  党校微党课是融媒体跨界思维运作的一种有益尝试,获得了群众的认可。随着AI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变革。例如数字人的出现,理论宣讲员能够以另一种身份转为幕后,把课备好,让数字人走上前台。数字技术越发展,群众的思想越多元,理论传播就越有挑战性。作为理论宣传工作者,党校教师也要顺应技术变革,主动探索教学新形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