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央视播出专题纪录片《能喝的“海水”》
聚焦我市海岛供水、海水淡化项目创新技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30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 看视频
近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栏目聚焦舟山在海岛供水、海水淡化项目上的创新技术,播出专题纪录片《能喝的“海水”》。
《创新进行时》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重点栏目。该栏目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展示创新成果、弘扬创新精神,记录当代中国科技强国的奋斗历程。
本次专题纪录片讲述了舟山市自来水公司员工坚守海岛保障海岛居民供水安全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公司海岛供水、海水淡化项目为全市改善管网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确保群众喝上好水发挥的重要作用。
东极的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海岛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不利于储备雨水,雨水降落到地表之后,顺势就流淌到了海里。为了收集储备雨水,供水部门在海岛上挖掘了人工水库。这也是岛上自来水厂的主要水源地。
可由于天气干旱,水库的水位线告急,过不了几天,居民的供水很快就要彻底中断,而游客的到来,又加大了用水压力。为了节约用水,水厂不得不增加了停水的频率。每到缺水的时候,当地百姓只能收集雨水,但远远不够所需。缺水,成为岛上的民生之忧。
对一座海岛来说,最丰富的是海水资源,但是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不能直接使用。如何将海水淡化,专家提出了一种神奇的“膜”法。
为了提高过滤效率,一张张反渗透膜片叠加起来,再卷成圆柱体,制成反渗透装置,再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让水分子快速穿透反渗透膜,得到淡水。
反渗透膜技术的创新让过滤孔洞越来越小,体积愈加轻薄,能施展更加高效的净化膜法,成本也得到了进一步降低。很快,反渗透装置在东极自来水厂里装配完成。
由海水净化而来的淡水在输送到老百姓家中之前,还要通过一项严苛的“考试”,待水质达标后才能送到千家万户。
水质监测贯穿在制水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滴水,都要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上百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海水淡化后水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民用自来水的标准。
如今,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膜技术,已经在东极投入使用,日处理饮用水产出量达1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