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门槛”不宜过高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小小
看似寻常的岗位,却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这在招聘启事上已屡见不鲜。设置这样的“门槛”,真的有必要吗?
现如今,吃香的岗位总是“门庭若市”,既然招得到研究生何乐而不为?另外,大学生、研究生送外卖已不稀奇,更多单位也就有了水涨船高的理由。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单位抬高进入“门槛”时,普通大学生就业就会越来越难,进而“逼”着更多人去读研。这样“卷”下去,何时是个头?
顾名思义,研究生更适合做学问,至于实操性的岗位本科生、大专生都可以胜任。而且,并非学历越高实操能力就越强,比如一般的文字岗位,研究生不一定写得过本科生。“门槛”设得过高,不但没有必要,还会把真正的人才拦在门外。
不唯学历、不唯文凭,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凭着兴趣爱好和刻苦钻研,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了远超学历的真才实学。而且,这种奋发进取的劲头正是各项事业所需要的。让这样的人才止步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门槛,岂不可惜?
也许有人会说,在高学历人才中选人,选对人的概率总要大一些。但事实上,一些高学历人才进入体制后业绩平平,此类现象可谓司空见惯。这似乎说明,“大材小用”还真不一定能用得顺手,按照岗位需求来设定“门槛”才会有更高的适配指数。
随着全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因学历不够导致难以胜任本职的现象已不多见,真正稀缺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实干家。降低进入“门槛”,更显公平合理,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退一步讲,招聘也不是一招定终身,不是还有试用期吗?即使过了试用期,也得通过完善考核、畅通出口来保持队伍活力。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