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昨抵舟,今天将前往东极缅怀
“致我们的父辈们,愿世界不再有战争”
陈逸麟 吴建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逸麟 吴建波
昨晚8时许,欢迎16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英军战俘后代抵达舟山的晚宴正在进行,餐厅的灯光忽然暗了下去,大门缓缓开启,一个放在餐车上的大蛋糕被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
“To Our Fathers”——洁白的蛋糕上用果酱写着这样一句话,许多英军战俘后代捂住了嘴,眼眶一下子红了。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最后一位幸存者莫利之女丹尼斯·维尼率先起身。她接过蜡烛,插到蛋糕上,双手合十虔诚许愿。其他人排成一列紧随其后,神情庄重地陆续插上蜡烛。
一支、两支、三支……很快,蛋糕插满了蜡烛,偌大的餐厅里,点点烛光摇曳,承载着无尽的思念:
“我哥哥遇难时才22岁,没有留下子女,我的蜡烛为哥哥而点亮。”遇难者家属凯瑟琳·伯奇说。
“如果不是渔民仗义相救,我没有机会站在这里。”幸存者后代詹姆斯·索顿同样热泪盈眶……
1942年10月,押运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途经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近300位舟山东极渔民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划着舢板救起384名落海的英军战俘。
“今天是国际父亲节,这个特殊的安排太让我们感动了。我们的父辈们曾在中国东海和中国渔民一起为自由而奋战,向他们致敬,愿世界不再有战争。”吹灭蜡烛后,4位后代相拥而泣。
82年前的这场世纪大救援让东极渔民与地球另一端的英军战俘后代成了一家人。斯人已逝,情谊永存。昨天,16位英军战俘后代从上海启程抵达舟山。今天下午,他们将启程前往东极,不仅去“里斯本丸”沉船海域缅怀父辈们,也想见见那些素未谋面的舟山“亲人”。
对于丹尼斯·维尼来说,让她牵挂的舟山“亲人”不仅有东极渔民,还有与她书信往来7年之久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民间纪念活动组织者吴似真。两人在上海《里斯本丸沉没》首映现场紧紧拥抱,并约定舟山相见。昨天下午,吴似真专程来到维尼太太下榻的酒店,两人互赠礼品,再度深情相拥。
“你在信里说你的曾孙子出生了,我又准备了一套虎头帽虎头鞋,希望他能平安顺遂。”吴似真深情地说。
2017年,吴似真与维尼太太在一场“里斯本丸”纪念活动中有了书信交往。2020年,维尼太太的曾孙女露娜出生,吴似真往英国寄去了一套专属“中国小囡”的宠爱:虎头帽、虎头鞋、银手镯、小汉服……
得知吴似真的儿子方正最喜欢恐龙,这次维尼太太也专程从英国带来了恐龙玩具和绘本,老人宠溺地摸着男孩的小脑袋,仿佛在看自己的孙子一样。
“抵达舟山后,我无时无刻不在遇见感动。”维尼动情地说,“我们和舟山亲人会永远是一家人,愿中英两国世代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