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导演方励讲述《里斯本丸沉没》背后的故事
陈逸麟 吴建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逸麟 吴建波
昨天中午12时02分,当《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影城6号影厅落幕,影厅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与去年8月的潸然落泪不同,这一刻,导演、制片人方励并没有哭。“8年前的这个月,我开始搜索、整理沉船事件的资料。”在首映式结束后的媒体会上,方励平静地说,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卖光了房产,克服了疫情影响,终于兑现了对英军战俘、救人舟山渔民家庭的承诺。
1942年10月2日,日本货船“里斯本丸”从香港深水埗战俘营押运1816名英军战俘返回日本,途经舟山东极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沉,800多人遇难,384人被东极渔民冒死救上岸。
舟山人对东极渔民的义举并不陌生,为挖掘这段历史做了许多工作。2005年,舟山市“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研究会成立;同年6月,5位东极老渔民访问香港;2个月后,87岁的幸存者查尔斯·佐敦回到东极,与当年的营救者紧紧拥抱;2006年,电影《东极拯救》开拍……
方励与“里斯本丸”的缘分,起于2013年在东极为电影《后会无期》的一次勘景。听到当地人为他讲述的历史故事后,方励久久不能忘怀。“最终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把这段历史抢救下来。”他说。
去年8月15日,《里斯本丸沉没》在英国伦敦有过一次点映,那时影片还没有全部完成,但是方励迫切想把它播放给英军战俘家属及后人看。“那个时候很多老人已经80多岁,为这部影片他们等了5年,我怕每年都有人去世,因此为他们安排了一场点映。”方励说,果然不久就有一位老人去世。
对方励而言,去年的点映也是一次“作业检查”。“我们里面的故事太多,很容易出错。”方励介绍,8年来,摄制组在英国走访百余座城镇,搜集上万张相关照片,采访了100多位战俘后人,去年点映结束后,就有战俘后人指出影片里的一处照片错误。昨天在上海电影节的首映,让方励感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受到了大家的认同”。
在拍摄过程中,英军战俘对家人们的思念让方励泪流满面。在一个英国小镇,方励遇到了年过八旬的英国人雪莉·班布里奇。80多年来,她一直保存着父亲肯尼斯从香港寄给她的玩具娃娃,这是她对父亲唯一的印象。“她上小学、中学时期,经常在一个远东战俘杂志登广告寻找父亲,去年电影点映结束后,她告诉我‘终于释怀了’,以后可以敞开心扉向子女讲这个故事,父亲的灵魂在东海安息。”
首映结束后,方励与16位专程从英国赶来参加首映并访问舟山的战俘家属及后人进行了交流。“中国观众的流泪,让他们大受感动。”方励说,有人告诉他,这些英军战俘与家人的故事与在座的中国观众没有关联,但观众们却因为他们的遭遇潸然泪下,“战争是一个肮脏的交易,我们要热爱和平”。
在谈到《里斯本丸沉没》何时在舟山上映时,方励表示舟山是创作的重要一站,届时《里斯本丸沉没》一定会在舟山放映。“因为上海电影节是一个国际电影节,要尊重发行团队对档期、时间的选择,把上海作为全球首映点,有利于宣传影片。”方励说,东极因为拍摄《后会无期》变成网红打卡点,2021年他在青浜岛上和民宿老板们讲起过这部电影,希望把电影海报送给他们,也希望借助这部电影,吸引更多人来一趟东极、听一个感人的故事、接受一次战争与和平的教育以及亲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