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跨越82年,情谊从未消散
王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第 02 版 )
2018年,倪竹青将书法作品赠送给“里斯本丸”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先生 资料图
伦敦时间2023年8月15日,“里斯本丸”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又一次收到了舟山吴似真一家的礼物 资料图
2005年8月18日,“里斯本丸”幸存者佐敦与东极老渔民拥抱 资料照片
首映式上,“里斯本丸”英军战俘后代泪流满面 摄影 记者 姚凯乐
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一段感人肺腑的情谊。
昨天上午,舟山出品的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举行了全球首映礼。英军战俘家庭因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舟山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大爱让现场观众流下了热泪。
跨越82年,围绕“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建立的中英两国人民的情谊一直在延续。这份情谊,悠远绵长,从未消散。
缘起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大批英军被俘。1942年9月27日,日军把关押在香港深水埗集中营的1816名英军战俘及其眷属押上“里斯本丸”,自香港开往日本。
10月1日清晨,“里斯本丸”途经东极镇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洋面时,被美国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10月2日早上6时沉没。在沉船过程中,日军用帆布和木板钉死了关押战俘的舱门。被俘人员不得已开展自救,想方设法打开了舱门。
随着“里斯本丸”下沉,英军战俘全部漂浮在海上。对于落水英俘,日军一开始残忍地开枪射杀,企图让英俘全部死在海上,隐瞒真相后把责任推给美军。然而,东极渔民冒死救起384名落水英俘,让日军的罪恶企图最终没能实现。次日,日军又上岛搜捕渔民所救英俘,绝大部分英俘被抓走,仅有伊文斯等3人被当地渔民藏匿而得以脱险。
据东极老渔民们回忆,当时救上的英军,有些人衣服都被海水冲走,有的只剩下内衣裤,冻得瑟瑟发抖,而且饥饿难忍。获救的英军被安顿在岛上的庙里和村民家中。贫苦的村民们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口粮给英军,不会用筷子的英军饿得用手抓着吃。
那天,有30多条青浜的小渔船穿梭在救人现场,把落水的英军战俘一个个拉上船、送上岛,还给他们煮饭吃、给衣服穿。王宝荣老人回忆说,当时他姐夫唐如良,因为所撑的船最大,一共救起了20名英军;而郭阿德老人的小船也救上了10余人。
我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规划课题《“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史料整理与采集》研究成果表明,80多年前,有近300名舟山人参与营救“里斯本丸”沉船幸存者。
追忆
2005年8月18日上午11时10分,东极庙子湖码头又一次见证了一个感人时刻:一声迟到了63年的谢意和一个兄弟般的拥抱。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87岁的查尔斯·佐敦先生紧紧地拥抱当年救助过“里斯本丸”英军战俘的吴兰舫、沈阿贵等老人,不愿松开。
尽管走路已经不是很灵活,需要人搀扶,但为了能亲口对当年救助过他和同胞的东极渔民说声“谢谢”,佐敦先生不远千里地赶来了。
1942年10月1日凌晨,“里斯本丸”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往下沉时,24岁的佐敦完全不识水性,但凭借着求生的本能和意志与其他同胞冲出船舱,跳入大海逃生。
“我不会游泳,和另外一个同胞紧紧抓住了海面上漂浮的一根木头,随着海浪飘。不知过了多久,我已经筋疲力尽。后来,渔民们摇着小舢板把我救上了岸。尽管我对如何逃命的记忆很模糊了,但是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在渔民家里,淳朴友善的渔民煮红薯给我吃,泡了绿茶,这使我恢复了体力。”
“这是我被俘后第一次感觉自由了。如果没有渔民们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逃离日军的魔掌。所以我真心感谢那些勇敢的渔民,他们冒着被日军惩罚的危险救助我们。”佐敦老人在东极渔民面前真情流露,“因为我已年老,这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所以我要代表所有被救的同胞由衷地向东极渔民们致谢,感谢他们的善良和勇气。”
在沉船水域,老人默默无语望着蔚蓝的海面,轻轻抛撒黄白菊花瓣和英国国花玫瑰,向遇难同胞默哀。
在之前举行的欢迎“里斯本丸”幸存者和亲属到舟山访问的晚宴上,佐敦先生向舟山市委、市政府赠送了一个像架,里面的相片记录了他的过往生活。
他由衷地说:“如果不是东极渔民的善心和勇敢,我不可能继续生命,回到英国建立家庭,今天也就不会存在我这样一个大家庭,更不可能看到这些照片。”
情续
因为这场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幸存者及家属与舟山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2015年10月2日,舟山举行“里斯本丸”沉船73周年纪念仪式,佐敦太太托人送来感谢信。作为回礼,长期关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我市相关人士在东极采集了一块石头,上书“东极岛”,“这是东极拯救的无言见证。”
在2017年10月2日举行的以“铭记历史真相 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里斯本丸”事件75周年纪念活动上,我市著名书法家倪竹青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先生赠送了一幅“中英友谊长青”的墨宝,并向英国威尔斯王妃皇家军团赠送一幅“怒海生死情”的卷轴,作品从中国辗转送达之后珍藏于伦敦塔内,纪念中英两国人民这段生死友谊。
2018年,得知倪竹青即将迎来百岁生日还将举办百岁书画展,远在英国的丹尼斯·莫利先生特意委托在中国的好友辗转从英国送来贺卡及花篮,并为倪老送上生日祝福。
伦敦时间2023年8月15日,“里斯本丸”最后一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又一次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礼物——一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簪,一幅PS而成的合照,还有一张写着生日祝福的贺卡。
这份礼物是送给莫利玄孙女露娜的。送出礼物的,则是舟山的吴似真一家。在市委党校工作的吴似真与莫利一家结缘于2017年在普陀区莲花岛举行的纪念活动。
当得知莫利的玄孙女露娜出生后,吴似真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送去了虎头鞋和虎头帽。露娜两周岁生日的时候,吴似真精心挑选了一套红彤彤的汉服。大洋彼岸的维尼太太对吴似真也非常关心,当得知吴似真怀孕的消息后,时常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还多次翻阅英汉词典,早早给孩子起好了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叫方明亮,如果是女孩,就叫方明媚。吴似真的儿子方正出生后,小名就叫亮亮。
2023年9月6日上午,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内,当年参与营救英军战俘的渔民的后代梁银娣,收到了来自“里斯本丸”幸存者后代格雷厄姆·萨克斯比的一幅画《沉没的里斯本丸》。得知英国朋友赠画后,画渔民画20多年的吴小飞专门用1周时间创作了渔民画《东极岛之春》。
英国朋友送来“情谊”,舟山渔民回以“团结”。这幅舟山渔民画也跨越山海,送到了格雷厄姆·萨克斯比先生手中。
铭记
2015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日本‘里斯本丸’号上数百名英军战俘。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成为两国关系的宝贵财富。”
2017年10月2日,中国舟山东极渔民勇救二战抗日英军历史事75周年相关祭奠活动在舟山普陀莲花洋畔进行。当天,该事件75周年四枚纪念封首发。当天晚上,英国伦敦也举行了纪念“里斯本丸”事件75周年活动。四枚首日封同时在香港、伦敦发行。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里斯本丸”幸存者家属,鼓励其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1942年中国浙江省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盟友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也是两国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历史佳话。
伦敦时间2023年8月15日下午1时,近400名“里斯本丸”英军战俘后人集聚在英国电影学会放映厅,观看了历时7年拍摄制作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超前点映。
今年英国当地时间2月23日上午,舟山市代表团抵达英国城市格洛斯特市进行友好访问。次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为“里斯本丸”幸存者家属及相关人士举行2024年新春招待会,追忆“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共同庆祝中国元宵佳节。
出席活动的“里斯本丸”幸存者家属及相关人士来自英国各地,不少是祖孙三四代一同出席。大家同舟山渔民后代热情交流,代表他们的祖辈表达对舍身营救英军战俘的舟山渔民及其后人的感谢,表示将永远铭记英中人民之间这份特殊情谊,共同为增进两国友谊及交流合作作出贡献。(记者 王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