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约—天下英才浙江行走进舟山活动举行
解产业难题 话舟山发展
葛高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记者 葛高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这次舟山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经过两天的考察调研,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连连点赞。前昨两天,海洋之约—天下英才浙江行走进舟山活动举行,40余名在沪浙江籍院士专家及企业家来到舟山,走进实验室、乡村、企业、学校,为我市发展出谋划策。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更好地嫁接在沪浙江籍院士专家智力资源服务浙江、服务舟山,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推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实,特别实!”谈到这次活动,舟山籍专家、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钱文馨这样概括。她告诉记者,在活动开始前,每个人都提前收到了舟山方面的十几项具体需求,让整个考察调研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我们学院主攻的方向是人工智能,与‘需求清单’中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对智慧码头建设的技术需求非常契合,我们目前也正在探索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可能。”钱文馨表示。
光伏领域专家、复旦大学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鸿也对舟山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主流能源,舟山的资源禀赋非常适合发展目前新型的太阳能发电方式——“渔光互补”。“这也是我们实验室目前的主攻方向之一,希望今后有机会和舟山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张鸿说。
活动座谈会上,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浙江在沪院士之家与舟山院士之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浙江省在沪人才联合会舟山联络站也正式授牌,使在沪浙江籍院士专家与舟山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这类人才活动将进一步聚焦聚力“985”行动,围绕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列清单、强合作、促共赢,切实提高产才融合的精准性、有效性,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服务舟山建设、助力舟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