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撒哈拉的故事》到《世之奇女:三毛》
应红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第 04 版 )
□应红枫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流浪远方,流浪……”
这首曲调低沉、舒缓而略带哀伤的《橄榄树》,渗透在白马先生所著的《世之奇女:三毛》的整个篇章中。循着白马先生的文字细节深入三毛的内心,感知她的情感经历和坎坷曲折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
早些年我在客轮上工作时,在上海小东门书店购买过三毛的第一本著作,也是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中描写了她和荷西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生活,以及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爱情。尽管简单,但是那时她俩是幸福的、开心的、与世无争的。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表现出来的这种纯粹而简单的生活,浪漫且真实。
三毛一生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长期旅居漂泊。但是流浪的三毛,是不羁的三毛,是飞翔的三毛,更是传奇的三毛!当我漏夜读完白马先生所著的《世之奇女:三毛》,对三毛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白马先生所著的《世之奇女:三毛》,分“三毛的故乡定海”“三毛的红尘岁月”“三毛的文学世界”“三毛的情感世界”“三毛的大陆深情”等九个篇章,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三毛离奇曲折的生活经历和她波澜起伏的心路历程。
1974年7月,历经辗转坎坷和各种磨难的三毛,终于在撒哈拉和荷西结婚,此后过上了一段短暂而幸福的生活。她和荷西结婚后定居撒哈拉沙漠和加纳利群岛,并以当地生活为背景,写出了大量的作品。除了《撒哈拉的故事》,她的主要作品还有《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总计大约500万字,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但是好景不长,1979年9月30日,当三毛陪同父母到欧洲旅游的时候,荷西在海边捕鱼时不幸溺水身亡。在荷西的葬礼之后,三毛痛不欲生,凄惨地呼喊着:“荷西回来!荷西回来!”以至于被注射了镇定剂后躺在床上,药性几乎失去了作用。荷西死了,留给三毛的是无尽的哀伤,几乎每天早晨,三毛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墓园里,去陪着她长眠在地下的丈夫。她总是痴痴地一直坐到黄昏,失魂落魄。
1989年4月20日,三毛首次来到大陆,来到浙江舟山市定海小沙的陈家村寻亲祭祖。在陈家祠堂,三毛按闽南的习俗,在供桌前点燃六炷清香,放在列祖列宗牌位前,然后合掌举香至额头,极其郑重地施以祭礼。从陈家祠堂出来后,三毛便上山给祖父陈宗绪上坟。三毛来到坟前,悲戚地叫了一声“阿爷,平平来看您了”,便泣不成声,痛哭不已。三毛亲手献上鲜花,再点上九炷香,三炷敬祖父,三炷敬祖母,三炷敬天地。然后又五体伏地,大拜三次。她把脸贴在墓碑上,喃喃地说道:“阿爷,平平要跟你讲讲话,阿爷,魂魄归来,你一定要回来。”一边说着,已经泪流满面。
1991年1月4日,噩耗传来,凌晨2点左右,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选择以自己的方式悄然玉殒。三毛去世后,家乡人民为纪念三毛,将位于浙江舟山市定海小沙的三毛祖居正房修复,建成三毛祖居“三毛纪念室”,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三毛各个版本的作品、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缅怀三毛的文章等。现在三毛祖居成为了文化界人士、无数三毛迷怀念三毛的地方,也成为了舟山市定海区打造东海百里文廊的一个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