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齐全的康养综合体+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6个乡镇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安享晚年——
“能在这里安度晚年,是阿拉福气!”
石艳虹 王林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第 01 版 )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王林峰
本报讯 “这里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服务真好!”77岁的张明康老人入住岱山东沙康养综合体半年来,感到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能在这里安度晚年,是阿拉福气!”
近年来,受海岛交通不便、资源共享性差等客观因素制约,我市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存在资源分散、服务单一等问题。为此,我市锚定“幸福颐养”,推进养老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推进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
2023年年底,位于岱山县东沙镇的东沙康养综合体建成投用,由国内高端养老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该康养综合体设养老服务床位约200张,主要为岱山县特殊困难及低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普惠型供养、护理服务,康养服务,实现政府兜底对象集中供养。现集中供养着来自该县6个乡镇的特困人员68名。
早在营业前,岱山县曾组织特困人员提前参观“新家”。参观期间,老人们就争先恐后表达入住意愿。
“这里与之前供养特困人员的乡镇养老院相比,设施条件和服务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岱山县民政局社救福利科科长竺丛捷介绍,东沙康养综合体拥有康复护理、文娱活动、认知症照护等各类功能区,认知症照护专区还配备了一对一智能照护设备,为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提供专业、贴心的照护。特困供养从简单的“吃饱穿暖”全方位提升到健康饮食、专业护理、康复医养、精神慰藉等。
入住不过半年,老人们已经把这里的护理员当成了“贴心人”。44岁的护理员袁亚能告诉记者,因相处愉快,老人们给自己起了“姐姐”“阿姨”等各种各样的称呼,自己也给老人置办过年的新衣服,帮老人与家人沟通,带老人唱歌、做游戏。
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是养老行业的难点。除了提高待遇引人留人外,东沙康养综合体还借助运营企业资源,通过设于集团总部的护理员培训基地,不定期送课、送服务,组织护理员培训,提升护理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水平。“今年已经送课好几次了,每次讲课都很细致,学到很多。”袁亚能告诉记者,最让自己受益的就是针对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精神需求的相关培训。
目前,康养综合体共有专业养老护理员17人,平均年龄较集中供养人员之前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降低12岁。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推进特困人员县域集中供养试点以来,全市30家特困人员机构缩减为现在的“1+7”共8家,其中,全市精神康复类特困人员实行市域1个供养点集中供养,其他特困人员分别在四个县(区)7个供养点集中供养。同时,全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提升,为特困人员实现“幸福颐养”提供良好硬件保障。
我市还制定出台《舟山市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实施办法》,统一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明确疾病医疗、日常运营等方面费用标准,同步统一供养程序和机构管理,促进机构管理更规范、机构照护更专业。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52位特困人员县(区)域集中供养,完成率已达81%。“预计今年年内完成率在90%以上,2025年实现100%。”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