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听从内心,成就最好的自己
明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明德
读了5月12日《舟山晚报》,才知道有人能把蛋糕做成栩栩如生的各式风景。主人公芳好曾经在阿里担任设计师,后来辞职创业做烘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把设计师的能力和做蛋糕的技术结合到一起,把世界美景做成了蛋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经完成了2000多个精美作品。她说,每一个微景观蛋糕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把我擅长和喜爱的东西结合到了一起,成为了我的事业,感觉很快乐。未来想让全世界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创意无限的微景观蛋糕技术!”不难想象,芳好放弃大厂设计师的工作去做烘焙,当初该是多么不被人看好。而眼下,又有多少人羡慕她的成功并快乐着。听从自己的内心,去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或许是芳好带给大家的启示。
快乐也是硬道理
大厂设计师无疑是令人羡慕的,芳好也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这个岗位的。但真正干上了,她觉得并不快乐。“我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螺丝钉,项目最后是否成功好像和我关系也不是很大,没有很强的成就感。”与此同时,她在工作之余玩起了烘焙,越做越好后就有了客户。既然做喜欢的事情也能养活自己,就干脆把副业当成了职业。芳好的逻辑很简单,也很难得。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做着并不喜欢的工作。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年复一年地将就下去呢?因为有体面的岗位、有不错的薪水。但仅此而已,把一辈子搭进去是不是值得呢?做喜欢的事情,能养活自己就够了,芳好的“快乐导向”无疑是符合人之本性的。快乐也是硬道理,快乐是再高的薪水也换不来的。
为什么要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因为不热爱本职工作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就会像芳好原先那样,一边做着设计师工作,一边想着如何做烘焙,久而久之难免影响工作。干上了却爱不起来怎么办?芳好作了很好的示范。可以相信,芳好辞职后,阿里马上就能找到新的设计师。可以说,真正影响工作的不是“撂挑子”,而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按照芳好的“快乐导向”,大家都去做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不至于让人抑郁。芳好离开大厂后干得很累,甚至干完活躺到床上立刻就能睡着,但因为干的是自己喜欢的活,心理上是轻松愉快的。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岂不是活力四射、效益爆棚,还愁什么干不好?
读书终究是有用的
有人或许会说,芳好上大学学的是多媒体设计专业,到阿里做设计师原本是专业对口的,为了所谓的喜欢去做烘焙,这书不是白读了吗?早知如此,趁早读个职业学校不是省心又省钱吗?这样的想法,应该也是事出有因的。一直以来,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之类的“高学历低就业”现象屡屡招致热议,近年来快递行业在迅速扩张中也有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入行,同样引来了一拨“读书无用论”。
事实上,读书虽非万能,但终究是有用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激活思维、开阔视野,怎么会无用呢?即使从事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多半也能触类旁通,甚至可能独辟蹊径。有报道称,早年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已经做成了不小的产业。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经营头脑、只有一身蛮力的人可以从一个卖肉摊位做起,最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毫无疑问,知识越多头脑也就越发达。
芳好能够开创微景观蛋糕这片新天地,同样与先前无意中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密不可分。时至今日也没听说有第二家烘焙店能定制微景观蛋糕,说明没有“金刚钻”是揽不了“瓷器活”的。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工艺。可以想见,更多的大学生“下沉”到各行各业,应该有利于全面促进服务提升、社会进步。
当然,读书有用还有“大用”与“小用”之别,虽有高学历高职称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被称为“无用”仍不算冤枉。这样的“伪人才”并不鲜见,大概既有“高分低能”的原因,也与对工作缺乏热情、缺乏投入有关。像芳好那样快乐地做喜欢的事情,必然就会“脑洞大开”,何愁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不必担心人才浪费
设计师辞职做烘焙,诸如此类的现象是不是人才浪费?这或许不能一概而论。有道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旦发光了,也就无所谓浪费。芳好当设计师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螺丝钉”,如今却是微景观蛋糕领域的“大咖”,社会价值可谓有增无减。有人给丈夫定制生日蛋糕,要求做成冰岛的风景;有人给恩师送蛋糕,要求做成母校的样子……这些个性化需求体现了人们消费新需求,也是对供给侧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事实上,人才浪费更与体制僵化有关。计划经济年代,大学毕业生实行国家包分配,“铁饭碗”一捧、“铁交椅”一坐往往就是一辈子,不管有没有用武之地都得老老实实呆着,也就难免这边人才稀缺、那边人才浪费的苦乐不均现象。
如今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越来越高,从制度上消除了人才浪费的病灶。大学生择业充分自由,除了能在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中寻觅满意的工作,还能选择自主创业,这样显然有利于通过充分竞争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另外,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尽吻合,多余的设计师变身为烘焙师更应称之为人才转移,假如固守原专业反而会是人才浪费。可见,人才流动越自由、越充分,越有利于避免人才浪费。
传统择业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依然热衷于体制内岗位,甚至宁愿放弃专业倾向和兴趣爱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难和人才荒并存现象,也是导致人才浪费的原因之一。积极倡导观念转型,鼓励更多年轻人像芳好那样,听从自己的内心,勇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做得好的工作,既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又有利于满足全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