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月湖
在“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年代,太多的人想“多多益善”,如今鼓励生育了,年轻人却反而清心寡欲了,这真是令人头痛的一件事情。刊登在5月10日《舟山晚报》上的《初代丁克已迈入老年直面人生三连问》一文称,中国在2021年时已有逾60万丁克家庭,而2022年丁克人口进一步增长,已占到总人口的14%。一边是社会趋于深度老龄化,一边是“自愿不育”的丁克人口不断增长,确实够令人闹心的。这篇文章认为,所有关于丁克的讨论都绕不过这几个核心问题“后悔吗”“孤独吗”以及“老了怎么办”。其实,如此追问既不友好也不公平,因为即使生儿育女也难保不后悔、不孤独、养老无忧。事实上,光靠说理是劝不回丁克的,唯有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迎来更多的新生人口。
丁克与自私无关
在网上众多反对丁克的言论中,占主导的一条是:不生孩子是自私的表现,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繁衍。但凡道德绑架的言论乍听起来都是振振有词的,但却经不起细细推敲。生与不生原本是人的基本权利,怎能将一家一户的生育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直接挂钩?有人不愿生,自然也有人愿意多生,人类照样可以繁衍。
那些反对丁克的人自然是愿意生孩子的,但要说他们不是出于自我考量,而是为了社会进步、人类繁衍而努力生孩子,恐怕连自己都不会相信。退一步讲,就算不愿生孩子是自私的表现,那么以前人们为了防老而多生孩子也未尝不是自私。如此说来,人类社会岂不就是在自私自利中发展起来的?
丁克现象确实是当今社会不宜提倡的,但不提倡并不等于不允许。不可否认的是,丁克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放在过去,很难想象一个妇女有底气选择不要子女,这样不但难以在婆家立足,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诟病。而且,在“养儿防老”的社会阶段,不生育也就意味着老无所依、老无所养,谁会“自愿不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养老模式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已无须通过生儿育女来防老。特别是,经济自立使得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随之提高,她们不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是可以平等地和丈夫一起决定生还是不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丁克现象的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增多趋势,实在是不足为怪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可以相信的是,丁克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而终究只是小众人群。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取向是多样化的,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更因为生儿育女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人之天性。现实生活中有人主张丁克,也有人在千方百计解决不孕不育问题。而即使在丁克人群中,也有不少人是出于种种无奈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拒绝生育,甚至有人在时过境迁之后悔不当初。一位“奔六”的丁克就劝诫准备做丁克的年轻人:“该结婚就结婚,该要孩子还得要!”
为何选择丁克,不同的人大概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许可以从两方面来归因,即客观上的经济原因和主观上的个人意愿。一直以来存在着“越穷越生”现象,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反而减弱了,这在中产阶层中尤为突出。他们的育儿标准不再是吃饱穿暖,而事实上却并没有富裕到“不差钱”的程度,于是只能望子(女)兴叹,极端的情形就是做丁克。
在个人意愿上,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认为生儿育女和事业理想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在“两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宁愿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确实,养育子女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特别是生育多孩之后,没有长辈帮扶的年轻父母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作为母亲更得经历怀孕、哺乳之艰辛。如此一来,不但事业难以兼顾,连个人爱好、业余生活都得舍弃。于是,丁克就成了一种轻松的选项。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一面是多孩政策亟待推行,一面是丁克家庭有增无减,如何破解这对矛盾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试题。对此,既要有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总体构想,又要有方方面面的具体实践。
让生育变得轻松起来
生儿育女不仅牵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永续发展,这应该成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论基础。据此完善鼓励生育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公共服务,着力化解导致不愿生、不敢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也就有望让生育变得轻松起来。
通过做好“加减法”为生儿育女减负,是增强全社会生育意愿的重中之重。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持续促进共同富裕,让家庭收入跑赢生育成本。同时,将发展红利优先惠及民生领域,进一步减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育儿负担。
当下的子女教育不仅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头,还牵涉家长的大量精力,无疑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对此,政府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也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切实把减轻课业负担落到实处,让孩子们真正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女性是决定生与不生、多生少生的关键,应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落实孕期、产期、哺乳期各项优待,优化女性职业生涯规划和保障,使“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切实增强生儿育女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全社会生育意愿普遍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关于丁克的话题就能变得轻松起来。和谐的社会应当包容人们的多样化选择,而只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实现养老无忧,丁克的暮年之痛自然就会逐渐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