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塔墩钢顺利入海着床
嵌入式设置沉井基础系世界首创
此次沉井重达1万吨,面积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
方智斌 弋鹏丽 李勇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第 01 版 )
□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弋鹏丽 /文
通讯员 李勇海 /摄
本报讯 昨天下午,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塔墩钢顺利沉井入海着床(见图)。嵌入式设置沉井基础,这是世界首创。
甬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中途跨越东海海域,是目前世界控制因素最复杂、越海桥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铁路。中铁四局与中铁大桥局组成联合体承担的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甬舟铁路先开段“一桥一隧”中的一桥,是全线的一项控制性工程。
据介绍,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有5项世界之最和3项世界首创。
5项世界之最分别为:大桥采用主跨1488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合建桥梁;金塘岛侧锚碇采用岩锚,属国内首次应用,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锚;5号墩18根直径6.3米钻孔桩是世界最大直径桥梁钻孔桩基础;大桥主梁采用由三个流线型扁平箱组成的分离钢箱结构,公铁平层布置,宽达68米,为世界同类型中最宽的桥梁;大桥4号、5号主塔采用高294米“A”型主塔,是世界公铁跨海大桥海上第一高塔。
3项世界首创分别为:大桥4号墩是世界首创嵌入式设置沉井基础;世界跨海高速铁路桥梁首次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世界跨海高速铁路桥梁首次应用空间变幅缆索体系。
此次拖拉浮运并精准沉放的,就是世界首创嵌入式设置沉井的4号墩。该设置沉井为双壁圆筒形钢结构,外径58米、内径36米、高37米,算上临时结构重达10000吨;平面尺寸达2640平方米,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场地大小。3月2日凌晨,4号主塔海底钢沉井从制造基地船坞内注水缓缓起浮,在5艘拖轮护送下,历时19小时,经由岱山水道、龟山航道、舟山中部西航道南段、西航路、西堠门北口,浮运37海里顺利到达西堠门公铁大桥4号墩墩位处。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设计方铁四院副总工程师严爱国介绍,设置沉井基础是一种先通过水下爆破、开挖形成基槽,再将在船坞内预制好的沉井浮运到位、下沉安放至基槽内的基础形式。相比常规桩基础,具有整体刚度大、海上作业时间短、施工效率高、经济性好等特点。
“设置沉井浮运至墩位处后,和预先抛设的12只大吨位混凝土锚碇连接并进行定位,待平台建好后,我们就能加快4号主塔承台与墩身建设。”中铁四局甬舟铁路四工区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总工程师李勇海说,整个下放过程,施工人员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锚缆系统和注水系统进行智能集中化控制,及时纠偏、调整姿态。
浮运到位后,4号主塔海底钢沉井分次注水下沉,多次调平,成功完成入海着床及底部胶囊注浆体系转换工作。目前,中铁四局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部正在组织实施基坑抛石回填、塔吊安装等附属工程,后续将对钢沉井进行分阶段封底与填充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