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路口微改造 “复绿”工程显成效
本岛路网逐渐“绿肥红瘦”
陈斌娜 王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王凯
本报讯 从定海、新城走东西快速路去东港的司机,近期在经过沈芦高架辅道路段时舒心了不少:原先那里排队通过路口至少需要四五分钟,现在1分钟左右就能通过。这是我市交警部门在深化推进“复绿”工程中,完成的又一个拥堵路段治理。
沈芦高架辅道,即东西快速路西往东行驶到芦花段辅道及路口段。因是单车道,一到工作日晚高峰大流量时段,从路口进入辅道合流段的车流就会卡在“瓶颈”处,有时车队还会“倒灌”至快速路,最长时排队车辆超过300米。此外,该辅道路口西进口原为三车道,其中直行和右转合用一条车道,也加剧了车流积压,进一步降低了通行效率。
为此,经交警部门专班研讨,于上月下旬实施了“复绿”整改方案,对辅道及西进口实施工程性改造。
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复绿”整改第一步是打通“瓶颈”。即车辆进入辅道合流段,由单车道增至两车道,加快进辅道车辆通行;第二步是“直右分离”,辅道路口西进口,由原三车道增至四车道。“也就是保持两条左转车道的同时,再将‘直右’分开,单独设置直行、右转车道。”
方案一经实施,该路段的治堵措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据市交警部门监测发现,晚高峰半小时,辅道进车量由原先的547辆提升至634辆车,同比上升约16%。积压情况消除后,快速路主路、辅道及路口的通行变得顺畅。从最近一次的监测数据显示,该路段的过车量已增至687辆。
“瞄准重要路口的通行薄弱环节,通过路口交通精细化治理‘微改造’,致使城区内诸多道路的通行效率、交通安全保障得到有效提升。”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新城长峙岛,原先早高峰出岛拥堵问题突出,经“复绿”治理后,通过增加左转车道、启用可变车道、增设信号灯并协调无感控量控速放行等举措,改善整体通行状况,促使早高峰出岛通行效率提升26%。同样海天大道与新驰路口北口,经过“复绿”改造后,车队通过路口的时间只需一个灯次便可,至少提速4分钟。
据介绍,自去年12月15日起,我市交警部门启动本岛高峰路网“复绿”工程治理行动,对多个路口区域实施微改造“小手术”治理。目前,本岛路网中已完成近20处拥堵点段的治理,本岛路网逐渐“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