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消防车可别成了“僵尸车”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4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简之
去年,打造加强型微型消防站被列入我市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不少场所的微型消防站装备全面升级,配备了多功能消防车。但有市民反映,在街边看到几辆多功能消防车已经“趴窝”许久,有的甚至尚未使用就已出现各种故障(据《舟山日报》4月24日报道)。这一现象不仅让人心痛更让人心慌。一旦发生火灾,“第一道防线”岂不是形同虚设?多功能消防车可别成了“僵尸车”,相关补救措施实在应该火速跟上。
标识鲜明、装备齐全的微型消防站随处可见,无疑让广大居民增加了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理应是实打实的,有市民对多功能消防车“趴窝”现象表示担忧,说明大家的安全感已经出现了危机。好在还没有发生因多功能消防车“趴窝”而影响灭火的严重事件,及时整改尚可防患于未然。
应该说,打造加强型微型消防站绝非易事,哪怕投入再多也是难以速成的。要知道,消防救援部门的战斗力是靠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形成的,期望给基层社区配上一辆多功能消防车就能灭火,那真是想得太简单了。现实中,各地社区工作人员遇到了“不会开”“不让开”“车坏了”等种种困境,多功能消防车往往就成了“僵尸车”。而即使能够开动,很多只有女同志的社区能不能将灭火系统操作起来又是一大难题。可以说,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兼职消防队伍,社区领到消防车就像是捧了个烫手芋艿。
另外,不少多功能消防车因各种原因“趴窝”,有的甚至连内饰塑封还未拆除就已出现故障,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现如今,无论是电车还是油车生产技术都已相当成熟,作为消防车本该更加靠得住。但或许是因为“买的不用、用的不买”的缘故,多功能消防车的故障率竟然如此之高。事有蹊跷必有妖,实在应该查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让消防车清清白白上路。
部分街道已经关注到多功能消防车“趴窝”现象,正考虑建章立制,及时规范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但需要面对的是,真正发挥多功能消防车的作用,远没有“充充电、遛遛弯”那么容易。目前全市共建设了加强型微型消防站66个,每个站都配备了多功能消防车,要确保有专人负责保持车辆器材完整好用,并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就相当于要建起66支业余消防队,非下一番苦功不可。那么,相应的人、财、物力有没有准备好?
不让多功能消防车成为“僵尸车”,这只是第一步。让这些耗资不菲的消防车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守护神,更得明确职责、落实保障,在实战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