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疏港公路建管中心维修电工韩毅昆——
全情投入当好一名“大桥医生”
滕海平 戎双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08日 第 02 版 )
韩毅昆正在检修大桥配套设施
□记 者 滕海平
通讯员 戎双林 文/摄
4月22日早上,春雨淅淅沥沥,岱山县疏港公路建管中心维修电工韩毅昆和往常一样,坐上橘色的工程车,奔赴官山大桥和秀山大桥进行大桥设施设备维护和桥面障碍物清理工作。
“一天巡查两趟,每趟来回22公里,需要2个多小时。尤其在‘五一’等节假日,就算不值班,我也必须留在岱山待命。”韩毅昆说,“作为一名真正的‘大桥人’,能参加官山大桥、秀山大桥的建设养护工作,我感到很自豪。”
近段时间,韩毅昆把目光聚焦在了大桥户外配电箱的防湿上。“海上潮湿,配电箱内容易产生凝露,会造成配电柜绝缘性能下降。我们买了两个除湿装置在试验,后续根据实际效果再进行改装。”韩毅昆介绍说。
韩毅昆在岱山县疏港公路建管中心工作已有10年,他深知,要当好“大桥医生”,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他认为,无论是修好一台设备,还是攻克一个难题,都是在为岱山“大桥时代”发展做贡献。
2017年,韩毅昆主持的创新项目“多功能电机控制装置”获市首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22年,他研发的科技项目“桥梁伸缩缝多功能清理组合电器”,在官山大桥和秀山大桥成功应用,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了8倍左右;2023年,他主持的“隧道锚渗水预警监测系统”项目,实现了远程实时监控预警,使巡检工作效率提高了约80%,确保官山大桥隧道锚室工作环境安全稳定。
作为韩毅昆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带领团队以“转变传统养护方式,构建高效团队”为主攻方向,增强了大桥维护能力和养护现代化水平,也壮大了岱山高技能大桥养护人才队伍。截至目前,该工作室已申请通过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专业论文11篇,软件著作1项,开展技术创新16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作为一名“80后”党员,韩毅昆对自己的技术从不保留,对年轻职工做好“传、帮、带”,至今已连续三年获得岱山县优秀导师称号。韩毅昆还加入了由岱山县总工会组建的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10余年来积极参加电器、家电、电路维修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足迹遍布甬舟各地。2023年,韩毅昆被评为舟山市最美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