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启动
计划今年全市放流各类苗种6.5亿单位左右
陈斌娜 沈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沈涛 文/摄
本报讯 昨天13时,1.3亿只海蜇苗和19.1万尾鮸在定海册子海域欢畅入海。这是今年我市首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预计今年全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苗种有10余个品种,总量在6.5亿单位左右。
昨天9时许,市海洋经济发展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验收小组成员一行在定海盘峙水产养殖场,对此次首批放流苗种进行抽样检测放流规格苗种数量(见图)。5辆活水养殖货车早已守候,车上放置的247只暂养塑料大桶,均已装上海水,并放置了氧气管,静待验收后的苗种入桶。
“我们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快10年了,苗种以海蜇和鮸为主,放流数量每年增加10%至20%。”定海盘峙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周高民说,这次是首批繁育出池的苗种。场里也还在继续繁育海蜇苗,预计这个月繁育总量3亿只左右,赶在5月底前全部入海。
小小的海蜇苗,通体透明,像个“小伞兵”在水中自由游动,十分可爱。经抽样检测,此次放流的海蜇宝宝平均伞径为10毫米,鮸鱼苗平均体长为7.1厘米,均符合海洋水生生物放流标准。
13时许,一艘搭载养殖货车的客渡船航行到册子海域、灰鳖洋,1.3亿只海蜇苗和19.1万尾鮸苗陆续被放流大海。
“预计两个月后,这些海蜇苗在自然海域中最大可长到伞径30厘米的成体,大小如脸盆。”市海洋经济发展局渔业资源管理处副处长万军说,海蜇的“游泳”能力不强,基本随潮流漂游。放流的海蜇长成后多半集中在定海金塘、嵊泗洋山以及岱山部分海域。
相较于“速成”的海蜇苗,鮸鱼的生长周期要长。这批鮸鱼苗放流后,预计到明年下半年也只能长至500克左右,而它的性腺成熟期至少2年。
市水产研究所傅贤康告诉记者,册子海域是鮸的主要产卵地。成年鮸每年九十月份,洄游至此产卵。之后,鱼卵孵化成稚鱼后,开始随着潮流开始游向深海区。待其成熟后再“原路返回”此地“产子”。舟山海域饵料丰富,且海水水温、盐度更适宜幼鱼的捕食成长。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有利于海洋生态改善,有利于渔民增产增收。”万军说,5月1日至9月16日,是东海的伏季休渔期,也是我市每年开展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的“放鱼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