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测”助推大宗商品储运发展

——访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贤雷

陈颖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颖丹

  上周,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贤雷与同事一起,坐船来到外钓岛光汇石油储运基地,对储罐容积进行计量检测。

  眼下,外钓岛上深圳港舟山能源基地项目二期正在满弓紧弦建设中,这是舟山油气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罐容116万立方米,预计今年6月有16个储罐投入水联运作业。

  “如果一个项目等到进场后才发现计量设施有问题,必须进行改造返工,这样不仅会影响建设工期,还可能造成后期验收的延误。”陈贤雷说,他和团队主动创新工作机制,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开展检测,做出预判,“我们称之为‘预期介入’,提醒建设方在前期施工中注意计量细节,避免计量环节出现纰漏,保障重大项目按期投运。”

  计量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大宗商品贸易必不可缺的环节。陈贤雷深耕计量检测一线18年,针对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高地建设需求精准施“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攻克每一个难点。

  去年11月,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验收评审,意味着我市大宗商品贸易计量有了国际话语权。作为该中心筹备组的核心成员,陈贤雷和同事们围绕大宗商品储存运输、贸易交接、安全生产三大领域的计量测试难题,开展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研制了一系列储油罐专用测量装备系统及方法,形成了116项产业计量校准技术能力,起草了36项具有产业辨识度的标准规范,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目前,国家大宗商品储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验室面积从600平方米扩增到近万平方米,具备覆盖大宗商品储运产业储存运输、贸易交接、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计量测试和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内外重点企业200余家,为推动大宗商品储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

  由陈贤雷领衔的团队还解决了油气储运贸易交接计量准确性问题和储运过程关键参数有效溯源等“卡脖子”问题,他主持和参与的多个科研成果屡获国家、省、市科研奖项,在国内外多家大型油气企业、技术机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去年,陈贤雷牵头开展的“大型油气储运产业计量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及产业化”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陈贤雷计划将这项技术推广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