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川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19日 第 04 版 )

  □周江川

  我喜欢桥,它能给我带来莫名的喜悦。这种喜悦包裹了新鲜与神秘,挑拨了心情,可以细细品味。宛如在炎炎夏日的山林中,突然遇到甘甜的山泉。无论身在何处,若是偶见了河流,我的脑海中首先迸发出的念头定是:有桥吗?它在哪里?

  没有亲身探索的未知领域,总是让人神往。河的那边会有什么?对彼岸的好奇,便化作了桥的影子,牵引着我沿着河岸慢慢去寻觅。在建筑学上,弧形或者是拱行,是分散压力的一种结构。建筑大师奥斯卡·尼迈耶说:曲线才是宇宙的真谛。

  年少时的我,多见到的是拥有曲线美的拱形桥。但,始终留在我脑海中的一座桥,却是只有四根铁管并行排列的“铁管桥”。

  “黄河孤岛103电厂”和“黄河孤岛103马儿院”之间被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分隔,我家住在“103马儿院”。河上有一座只能容纳一人通过的“铁管桥”,若是晚上在“103电厂”看完电影,这座桥便是我和家人回家的必经之路。

  小时候的夜空是有繁星璀璨的,若碰到晴朗天气,月满枝头,只需有月光和星星的陪伴,无须其他刻意的照明。看完露天电影后,回家的路总会变得很短,很快乐。

  但是,每每要过桥的时候,所有的“快乐”都会戛然而止。无论是桥的这头还是那头,两边的人都会停止大声喧哗,月光下只留下窃窃私语。站在桥两边的人都努力地盯着桥面,似乎害怕有太大的噪声会惊吓了正在过桥的行人。

  没有拥挤,没有吵闹,只有谦让和明亮的月光照在“铁管桥”上。桥这边,人在静静地过;桥那边,家人和朋友在静静地等。

  岁月如梭,多年以后这座窄窄的“铁管桥”始终在我心中荡漾徘徊。那些年,走过无数次,虽然从未见过有人在这座窄窄的桥上落入河中。

  许多座桥在我生命的河流中停留过、惊艳过,但都没有“铁管桥”给我留下的记忆刻骨铭心,只到有一天我来到了舟山的鱼山岛工作。

  我见到了“跨海大桥”!“跨海大桥”,是“海”,“东海”,不是“河流”!

  它们横跨了大海中的座座岛屿,沐浴在海风与海浪的洗礼中,一眼望不见尽头。在东海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稳如泰山,坚若磐石,摇曳在碧海蓝天下。远观“如巨龙欲腾空而起”,近望“似航母浮大海而行”。它们可以禁得起海上台风的肆虐,可以迎接每天的朝阳与晚霞绝美的海天一色,可以时时刻刻地等待“晚归”的渔民。

  桥面上车流穿梭,白云浮顶。高耸的“桥塔”屹立在海面上,铁骨铮铮、挺拔雄伟,高傲犀利地守护着大桥,守护着东海。桥塔两侧的“铁索”排列成“弦”,在海风的弹奏下,箜篌声声漫天舞,领悟着人间沧桑,看透了凡尘往事。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舟山共建成跨海大桥几十座,这些大桥横跨于各岛之间,成为海岛经济的生命线。每次驱车行驶在大桥上,我都惊叹,有百米高、数米直径的桥墩是如何稳稳地定在海中的,其设计、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每到此时,心中对中国桥梁建筑者们的智慧和胆魄便由衷地敬佩!他们让千万年与大陆隔海相望的舟山同大陆牵手相依,让舟山人民弃水登陆,直抵彼岸,实现了舟山人祖祖辈辈的登陆梦想!

  小时候的“铁管桥”连接着快乐的彼岸,回家的路。如今的“跨海大桥”连接着奋斗的群岛,思念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