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经营成就“希望的田野”
小井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14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小井
踏春好时节,位于定海马岙的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迎来一拨拨学生研学团队,最多的一天来了1000多名师生。而在去年一年,这个“劳动课堂”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据《舟山日报》4月4日报道)。“80后新农人”孙舟恩用20多年的实践证明,唯有多种经营才能成就“希望的田野”。
多种经营是指一家企业或机构采取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和方法来实现其经济目的的经营模式,有利于生产增值并且减低经营风险。这种模式可以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产业和行业,自然也是现代农场的经营之道。20年前,当时才22岁的孙舟恩拿出全部家当承包了约2300平方米的农田,但几年后他发现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能带来太多盈利,于是就尝试另辟蹊径,把农场做成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种多种经营的思路,显然是符合舟山实际的。
由于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难以托起广大农民的致富梦,这一基本国情在海岛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长期以来,但凡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心务农的农户大概都很难成为富裕人家,而之所以勤劳不致富,是因为海岛土地本就稀缺,无论种粮食还是果蔬产出终究有限,更何况还要遭遇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孙舟恩在农旅结合基础上,重点拓展农耕文化研学教育市场,既务种植之“实”,又务教育之“虚”,这就在同一片土地上搞出了两种经营,不但增加了收入还降低了“单打一”经营的风险。
试想,同样经营一个农场,孙舟恩一年还有3万余人次的客流量,这是一份多么可观的增值、又是一份多么可靠的保险?有了这样的多种经营,也就有了“亩产论英雄”的充足底气。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全市首家农场类市级研学教育基地、全市首个水稻专题展示馆脱颖而出,“心亲侬”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伴而来。
令人欣喜的是,孙舟恩并非孤独的探索者。在我市乡村,多种经营模式正在全面铺开。从经营模式看,各类农场的观光游、采摘游、定制游层出不穷,积极迎合着广大市民亲近田园风光、追求绿色产品的各类需求;从技术层面看,稻鱼共生、稻虾供养等立体种养不断创新,让有限的土地拥有多样产出。可以说,理念的创新、技术的进步,让“希望的田野”展示出勃勃生机。
当然,多种经营并非没有风险。要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还得坚持市场导向、聚焦社会需求,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如此,“希望的田野”才能呈现争奇斗艳的美丽风景,托起广大农户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