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心理”要不得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简之

  今年首期《问政舟山》还是聚集环境问题,看着让人有“回到过去”的感觉。河道日常管理保洁缺位,产业园区和景区存在卫生死角,村庄和小区环境脏乱差,诸如此类的问题不都是以前曝光过、整治过的吗?全国文明城市虽然创成了,但建设海上花园城市依然任重道远,全市上下理应摒弃“过关心理”,强化“赶考心理”,持之以恒地落实常态治理。

  经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创建,舟山不仅赢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更为城乡居民创造了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只不过,这一切不仅需要硬件支撑,更需要管理、服务等软件加持。一旦松了劲,各种乱象就难保不会反弹。朱家尖莲花村月岙居民说自己“住在了垃圾村”,听着让人五味杂陈。在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的朱家尖,竟然有村民苦于垃圾遍地!脏乱差的村庄固然是极少数,但依然值得警醒:“过关”之后一旦松劲,顽瘴痼疾就会卷土重来。

  平日里担任“民间河长”的杨秀青也是这次问政嘉宾,他无奈地说:“我们团队原来要巡13条河,因为没有奖罚激励政策,现在很多民间河长心散了、人懒了,不愿多管事。”而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被问政单位代表坦言:“河长制还在运行,但补助政策去年已经停止了。”河长制失去了经费保障,无异于釜底抽薪,这就难怪许多河道重新变成黑臭河。可见,建设海上花园城市仍在爬坡过坎,气一泄、劲一松就必然会滑坡。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电视问政已难见争论场面,被问政对象一概表示虚心接受、马上就办,这样也就更容易“过关”。能够立说立行整改被曝光的问题当然是好事,但也要克服“过关心理”,真正着眼于标本兼治去举一反三地落实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一位问政代表9年前就向新城管委会负责人提问“如何确保长效机制,让无证废品回收问题不再重复”,如今又重提这个老问题着实令人尴尬。只求一时“过关”,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3月中旬召开的全市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大会上,我市发布了“海上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推动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就是要不断巩固和深化创城成果,进一步优化治理、改善环境,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问政舟山”现场暴露出来的环境治理问题短板充分说明,创城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决不能因此滋生“过关心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在常态管理和长效治理上持久发力,才能把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