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需要更多人会用
谭野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 谭野
公共场所新增AED配置首次列入2024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我市目标新增330台,上月底已完成安装配置,同时完成1650名救护应急人员的AED培训。
AED被称为“急救神器”,是一种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此类疾病最佳抢救时间有“黄金4分钟”之说。若患者在院外发病,身边的人能找到AED,并正确使用实施心肺复苏,能大大提高急救成功率。所以,在公共场所配置AED很有必要。
AED能救命,首先得能找到。自2016年以来,我市分批、分阶段在全域各公共场所推广普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到去年底,全市公共场所统计在册的AED数量为173台,今年新增330台后,配置率提升至每万人4台。今年配置的AED有4G/Wi-Fi互联网功能,可在AED电子地图上显示具体位置。公共场所配置AED越来越多,并且便于公众找到,就能让其在紧急时刻很好发挥拯救生命的作用。
AED能救命,还要解决好会不会用的问题。现实中,不少人不知道AED“长啥样”,即使有些人见到过AED,还是不知道怎样去使用它。其实,AED操作较为简单,接受几十分钟培训就能学会。截至去年3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急救取证培训61421人,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看,仍有差距。如何完善急救普及培训机制、调动公众学习积极性,是相关部门亟待探索解决的一道课题。
期待随着AED的推广普及,带动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局面,让众人在救人这件事上“有心”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