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二钗,谁是你最爱

夏伊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09日 第 05 版 )

  □夏伊娜

  读了多遍《红楼梦》,一直想写写自己喜欢的人物,便从最喜欢的探春落笔吧。各花入各眼,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自然也有一千个探春。

  “红楼十二钗,最喜欢哪一个?”受我影响,女儿自小也喜读《红楼梦》,讨论“十二钗”,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初读红楼,她不过七八岁,最喜欢黛玉,因为“是天上的绛珠下凡尘,而且很有才”。曹公笔下的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与其他姐妹相比,她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年少之人读《红楼梦》,哪个会不被黛玉吸引?

  年岁渐长,她喜欢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

  “黛玉有才是有才,但她太敏感,说话又刻薄尖酸。所以,我现在更喜欢湘云。因为她不像黛玉小心眼,也不像宝钗有心机。但是,她也很有才,个性又豪爽。而且,她还有点大舌头。一想到他叫宝玉‘爱哥哥’,就觉得好可爱。”

  才十岁的小姑娘,分析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的确,跟黛玉比,湘云其实也很可怜。襁褓之中就没了爹娘,即使贾母疼爱,那也是姑祖母之爱,跟黛玉的亲外祖母之爱相比,自然又疏了几分。但是,她并因寄人篱下而自怨自艾,豁达、开朗、坦诚,有着大观园一众姐妹所没有的豪爽之气。她爱男装,经常把自己打扮成男子模样;她爱吃烤肉,大口嚼肉,大口喝酒,甚至完全不顾淑女形象,喝高了就拿手帕包些芍药花瓣当枕头,直接躺在大石上酣睡。她的行事做派,大有魏晋风范。

  是的,我也喜欢湘云,这个单纯可爱颇有大男子气度的女孩子。但过了天真无瑕的少女时代,且在婚姻和工作圈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我更欣赏探春这样,起点虽低,却靠着努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有非凡的管理能力和长远眼光,且能体恤和庇佑下属的姑娘。对这样的女子,就连作者也怜惜、欣赏。尽管避免不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但从来没有否定过她的才华。

  《红楼梦》中,探春出场的次数不算多,但每一次,曹公都心怀怜惜和敬佩,工笔细描这个庶出却行为不俗的小女子。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回,“三春”首次出场,曹公着墨描写探春的这段,让我印象深刻。

  至于她的才情,相信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对“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这一回印象深刻。而建议在大观园开诗社沙龙的,正是探春。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未忍就卧,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

  她建议宝玉开诗社的花笺,开头便文采斐然。宝玉读后,喜得直拍手叫好。由她做东道的首场海棠诗社大比拼,最先完成诗篇的,也是她。尽管风流别致略输黛玉,含蓄浑厚不如宝钗,却自有一番韵致。

  但是,探春的才气,不仅仅在吟诗作诗上,她最大的能耐,是在王熙凤病倒之后,和李纨、宝钗共同担起治家重任,兴利除弊,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给小看她的管家一个下马威,更让一直以来自诩管家有一套的王熙凤刮目相看,还感慨“将来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偌大一个贾府,能博凤辣子如此赞誉的,仅探春一人。

  在探春的管理下,大观园里的花木一年好似一年,而承包花木的老妈妈们,有了进项,护园之心自然也强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还省了很多修枝理叶并打扫之人的工费,多了一笔贴补府内日益亏空的款项。小小年纪,如此眼界,如此魄力,让我等今之女子也不禁自惭自愧。然而,就是这个贾政庶出,且有自作自贱亲妈赵姨娘的小女子,面对自家人查抄自家人的丑事时,却一语成谶,道出了贾府将来的可悲下场。

  “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也正是这个最清醒的小女子,面对王熙凤、王善保等人欲抄检她的丫头之物时,挺身而出:“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真真是替翠墨等一干她手下的小丫头们庆幸。同样在本次抄检事件中,丫头入画因主人惜春无情而遭逐,丫头司棋因主人迎春懦弱而被驱。而探春的丫头,却个个身保无虞。较之惜春和迎春,这样的霸气总裁,放在现代社会,一定也会让她的手下肃然起敬并愿意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可惜,探春终究是女儿身,还是身处大厦将倾的封建社会没落大户贵族人家。如果能跟宝玉换一个身份,也许,贾家最终的结局不会那么不堪。可惜,“如果”,也只不过是“如果”而已。

  该死的死,该出家的出家,该受虐的受虐,该远嫁的远嫁,该遭虏的遭虏……即便是精通儒、佛、道三法的曹公,也只能给大观园众姐妹们各自一个“命定”的结局罢了。作为读者,除了为喜欢的小说人物哀叹一声,还能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