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论英雄让海岛农业勃发生机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04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小小
日前,全市海岛现代设施农业暨综合种养现场观摩会在岱西火箭村举行,参会人员现场观摩设施农业建设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据悉,今年我市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全产业链布局,扩大稻渔种养面积,全域打造海岛蔬菜保供基地,力争至2025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000亩,蔬菜生产自给率突破50%,全力保障海岛“菜篮子”生产供应(据《舟山日报》3月21日报道)。综合利用保农田,科技赋能增亩产,正是海岛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亩产效益低,一直是妨碍农民致富的“拦路虎”。海岛地区土地资源原本就稀缺,分散开来更难形成规模效应,而一旦成为耕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巴掌地”,抛荒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农机设施施展不开,种养效益提升不了,脸朝黄土背朝天挣不了几个钱,必然会影响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粮食产量有限、蔬菜难以自给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岛城之所以菜价贵,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大量蔬菜依赖于外地运入。
岱山县岱西镇原“火箭盐场”成功将盐田改造成为耕地,招引浙江农资集团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开发。他们建起的全市首个“稻渔共养”试验田即将迎来收获季,稻田里的青蟹、小龙虾给人们带来惊喜连连,正在布点建设的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蔬菜育苗工厂等现代化农业项目同样预示着美好未来。据介绍,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稻蟹亩产值可达5000元,增收257%;稻虾亩产值可达4000元,增收185%。
近年来,我市各地在挖掘现有耕地资源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稻米+”模式,也都尝到了亩产增收的甜头。普陀区登步乡通过实施“黄金瓜+富硒稻米”轮作,去年黄金瓜亩产量增至1250公斤,水稻亩产量增至330公斤,土地收益率提高了10%。这充分表明,科技赋能可以使有限土地产出可观的综合效益,海岛农业完全有望在亩产论英雄中勃发生机。
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时,分别提到了“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通过土地流转、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海岛就能为保障菜篮子、米袋子作出积极贡献。我市着力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蓬勃兴起,为共同富裕增添了美丽底色。进一步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和盐碱地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亩均综合效益,海岛现代设施农业的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