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自贸区发展情况
舟山片区将开展提升战略攻坚突破行动
方智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第 01 版 )
□记者 方智斌
本报讯 昨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杭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副厅长肖文,舟山市委副书记、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管委会副主任梁雪冬分别介绍浙江自贸区7年建设总体情况、舟山片区发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顾文海、浙江海事局副局长施滨峰回答记者提问。
浙江自贸试验区于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去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继续引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占全省不到1/400的面积,贡献了5.9%的新增注册企业、8.5%的税收收入、20.3%的进出口额和19.8%的实际利用外资。今年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全面提升发展的关键一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将落实“4+8+2”重点工作,聚焦4个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口岸通关便利化、提升口岸服务和监管数字化水平、推广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8个领域深化专项改革,在项目合作上提升省内联动和长三角联动。
作为最初的试验区,舟山片区始终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为己任,聚焦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主要取得了三方面成效:
坚持“无中生油”“聚气发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建设硕果累累。建成全国最大的大宗商品物流枢纽,去年舟山港域油气吞吐量1.57亿吨,铁矿石吞吐量1.84亿吨,均居全国第一;完成江海联运量3.2亿吨,其中粮食占全国“海进江”粮食总量的65%;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储运、加工和贸易基地;民营企业投资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730亿元,有效降低了我国PX等基础化工原料对外依存度,大幅拉动舟山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去年位列全省第一;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油气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服务了全国3000余家会员企业;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量达705万吨,国际船加油港排名从原十名之外进阶到全球第四。
坚持制度型开放,在油气贸易交易等多领域开风气之先。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299项,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田”。在油气贸易自由化领域,率先探索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在油气交易体制领域,推出产能预售交易模式及“稳价订单”服务,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浙沪合作的典范;在国际海事服务领域,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试点逐步迭代升级,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多种船用清洁燃料海上加注能力的港口。
坚持产业驱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快中向好”发展。在项目建设方面,将油气全产业链改革创新经验向大宗商品领域复制推广,按照“一岛一功能”规划思路,积极推进24个首发功能岛的开发建设。在企业招引方面,引进了沙特阿美、霍尼韦尔、华润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6万余家。
面向未来,舟山片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要求,开展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攻坚突破行动,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快建设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交易中心、储运基地、加工基地、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深入推进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重点深化油气贸易、海事服务、口岸通关、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在全省和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舟山经验”。
新闻发布会上,省内外媒体还就浙江自贸试验区推进制度型开放、舟山如何继续巩固甚至放大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作用等情况进行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