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深化“青蓝工程” 助推青警成长成才
刘宇翔 徐凡舒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28日 第 04 版 )
□刘宇翔 徐凡舒
近年来,普陀区公安分局立足普陀海岛多而散的实际,坚持将培养青年民警作为培基固本的战略工程统筹推进,深入推进新警“青蓝工程”成长帮带制度,实施“铸魂、强基、育才”三大计划,创新离岛青警培育模式,有力助推青年民警成长成才。去年以来,累计61人次青年民警获各级表彰奖励。
源头储育
警徒递上拜师帖,警师赠上警务包……在全局民警辅警代表见证下,13对警察师徒完成师徒结对仪式。这是去年年底普陀公安年度警察荣誉仪式上的一幕。除了新警入警宣誓、表态发言等环节,新增了师徒结对仪式。
近年来,普陀公安在青年民警培育上从入警仪式感入手,为新民警上好入警“第一课”。组织开展一次入警宣誓、一场师徒结对仪式、一次职业荣誉教育、一次“青警谈六我”宣讲活动、一次廉政教育等入警“五个一”活动,助推新警迅速适应角色转变。
在警师选择方面,还建立政治导师和业务警师“双帮共带”机制,吸纳了45名业务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带教意愿强烈的民警建立“警师人才库”。同时,建立健全捆绑“训考评”等机制,进一步激励警师言传身教。年内,还对工作实绩突出、带教成效明显的10对师徒予以表彰。
此外,还积极探索“青蓝工程”建设“智”模式,通过开发“渔都红警”育树工程系统建设,在技术上支撑“青蓝工程”场景应用,强化全流程跟踪培育。同时精准刻画新警“全息职业画像”,为后续轮岗交流、技能专训提供数据支撑。
墩苗培优
铸魂、强基、育才,普陀公安深入推进“三大计划”,锤炼青年精兵。
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由政治导师牵头,深入开展青警研学、红色游学等理论学习活动,引导青警不断夯实信仰之基,铸牢忠诚警魂;严格落实新招录民警赴基层等警力调配机制,以全市首家“智慧训练角”建成运行为契机,紧盯实战需求开展警情处置、矛盾调解等基础业务普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思路,实施“教学研练战”一体化培养,利用青警集中住宿便利条件,创新“普警讲堂”“所所结对”等专训练兵形式,组织开展公文写作、人员管控、溺水救援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年民警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灵活度。
“刚入警时心里还很忐忑,担心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跟不上节奏,现在入警不到一年,我不但适应了工作岗位,还成为了所里‘智慧训练角’的小教员。”通过系列培育举措,2023年新招录的民警冯璐敏在警营快速成长。
去年以来,累计组织抽测比武28场,交流研讨30期,实战演练115次。
离岛带教
普陀区共有大小岛屿743.5个,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有45.5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下,警力也分布到各个海岛,普陀公安结合实际共设立4个海岛派出所。
海岛青年民警如何培育?普陀公安针对海岛派出所业务实际,培育一专多能的“全科警察”。通过优化海岛派出所民警正面能力清单,打造“桃警夜学”等青警练兵品牌,立足海岛民警集中住宿的实际,统筹谋划一周每日练兵、活动清单。固化跳岛送教、跟班轮训等练兵机制,开展“菜单式”点单提能,着力培养“会研判、通处警、能办案、善调解”的全科警察。年内开展“送教上岛”等培训80余场,全面补齐海岛青年民警能力短板。
另一方面,创新岛自为战的“练兵模式”。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探索“背包警务”“四季警务”等特色品牌,组建海岛最小作战单元,坚持“一周一课题”“一月一主题”配套适应不同治安形势特点的练兵提能内容,以全警能为善战撬动实战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