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安薪指数97.027,排名全省第二
打造“浙里安薪”舟山样板
何菁 孔莉芬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孔莉芬
本报讯 “在这里上班感觉很安心,每个月工资都会按时、足额发放,不用担心拿不到钱的问题。”昨天上午,在普陀区科技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来自安徽阜阳的钢筋工齐国伟正在进行钢筋捆扎,他戴的安全帽上印着“安薪码”,如遇到欠薪等问题,随时可用手机扫码进行反映。施工现场,还竖着农民工工资维权信息告示牌。
普陀区科技产业孵化园建设项目于2021年开工,目前已经进入装修阶段。该项目用工人数最高峰在七八百人,从开工到现在,尚未发生过农民工反映拖欠工资的情况。在普陀区人力社保局劳动监察科副科长范超超看来,这与该项目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分账管理制度、银行代发制度、按月足额发放制度、维权告示牌公示制度等根治欠薪“六项制度”有关。
徐嘉泽是该项目的劳资专管员。前几天,他刚解决了一起农民工的困扰。“我们上岗都要实名制签到,根据签到核发当月工资,一位泥水工提出自己签到少了半天。”得知这个情况,徐嘉泽立即调取监控,核实后发现是系统没有录入,立即进行补发。
在徐嘉泽看来,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没有小事。“以前到了年底我们就头疼,到处要工钱,现在都是项目直接通过银行打钱给工人,我们省心了,工人也安心。”该项目钢筋组班组长张乃远感受颇深。
我市还创新打造了加强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力量完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的相关机制,进一步落实了乡镇街道“三员两群”,全市近60%的涉薪劳动纠纷可在基层实现化解。
定海区双桥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由督导员、管理员、协调员组建的“三员队伍”进一步充实了调解力量,并组建微信群、浙政钉群等不定期发送人社系统的政策信息、劳动用工信息等。在劳动纠纷案件化解工作中,除调解中心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及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会多部门联动,做到有纠纷发生就有部门受理,有调解申请就有调解员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去年我市根治欠薪“六项制度”全落实率达到94.75%,并探索实践了工程建设领域“甲指分包”欠薪治理机制;全年处置国务院线索件同比下降12.9%,为全省唯一下降地市;安薪指数97.027,排名全省第二。
去年,我市创新启动了“一案双查”“一案双移”机制,将12345热线、“民呼我为”平台接到的涉薪信访件以及国家、省平台欠薪线索件直接转交(流转)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属地乡镇(街道),实现了涉薪案件线上分流、合力处置、限时办结、规范反馈的闭环工作格局;推行建筑工地“黑名单”制度,年底还对10家存在欠薪风险隐患的企业进行集中约谈,要求他们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即查即改。
市人力社保局劳动监察处处长施贤斌介绍,人社部门将以金塘新材料项目为试点,探索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高效的欠薪治理格局,形成根治欠薪“六项制度”全覆盖、人员全覆盖、政企双向互动的良性局面,为我市现代海洋城市重大产业项目保驾护航。同时,还将进一步规范推进根治欠薪“六项制度”2.0版,有力推动工程项目落实落细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案件处置化解效率,全方位提升根治欠薪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