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增轶:在创新中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

钟珊珊 顾浩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第 05 版 )

  □钟珊珊/文 顾浩祯/摄

  人物简介

  顾增轶:

  浙江岱山人,1986年6月出生,2008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2015年7月入党,先后在派出所、治安、刑侦等部门工作,现任定海区公安分局行政许可服务科副科长。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一窗通办”“舟警云签”“普惠增值”……在定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这些贴心为民的词汇高频涌现。“创新实践”的背后,是行政许可服务科副科长顾增轶和他的同事们紧扣群众需求,为不断推动服务扩面增效做出的努力。

  远程确权 升级办事体验

  去年3月,刚转岗到行政许可服务科的顾增轶发现,办事过程中相关权利人无法到场确权,导致审批无法推进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bug给办事群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能不能打造一个官方、规范的线上确权系统?为此,顾增轶积极向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等单位汇报,在多方指导支持下开始了自主研发,其间也遇到了阻碍与难题,对此他8次赴杭州与省公安厅沟通联系,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专家出谋划策,最后决定以表单填报申请形式代替事项受理。经不懈实践,该应用场景于去年8月成功上线,并获全市推广。

  目前,该应用内置居民户口簿申请、换领、补领等6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行“视频认证+文本签章”双重确认机制。“我们还定制提供掌上‘自主办’、材料缺失‘容缺办’、全程指导‘打包办’3类组合帮办服务,助力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完成确权认证。”顾增轶介绍。

  应用上线以来,已完成线上办件328件,其中海外远程确权5件,跨省确权32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并获2023年“全省公安大脑优秀创新案例”、2023年“定海区政务服务创新工作案例”,入选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护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办好公安惠民利企实事”十二项措施。

  一窗通办 缩短受理时限

  在定海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公安窗口,不少市民正忙着办理业务。“我既要办身份证又要办护照,现在都不用重复取号,一个窗口就解决问题,特别方便。”对于这一便民服务,市民陈女士连连称赞。

  过去,定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通办窗口只有一个,但群众经常需要一次性办理数个业务,办事群众多头跑或扎堆排队现象普遍,耗时又耗力。为深化“一窗通办”政务改革,提升“一次办好”服务效能,顾增轶带队多次前往宁波、杭州、福建等地参观学习,不厌其烦地“打扰”从事相关工作的“老同学”,听取借鉴“一窗通办”建设的思路、做法与经验。召开“我是业务能手”研讨会,开展“一窗通办”多警种审批业务培训,并且组织工作人员自制跨警种“微课堂”PPT,推进跨警种业务学习。

  窗口工作本就忙碌,针对在实际操作及群众意见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优化。顾增轶以身作则,只要有人还留在窗口,就一定陪同到最后。在他的努力下,定海区政务服务中心通办窗口由一个增加到七个,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针对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问题,还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站式”提供应询答疑、应诉调处等服务,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有效解决问题。

  上门助企 延伸服务半径

  从业务警种到办事窗口,顾增轶要实现的,不仅是岗位不同,更是从管理团队到服务群众的角色转变,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得保证员工安家落户。”顾增轶边说边拿出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辖区企业的需求与建议。“去年入企上门时我们发现,有些群众不知道现在的一些‘跨省通办’业务,上次还有个企业员工为给孩子办身份证,特意跑回了河南老家,这说明我们宣传工作还不够到位。”那次以后,顾增轶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大“舟到帮办”服务力度,他积极与企业对接,主动上门服务,还申请成为“为企服务专员”。每天只要不忙,就一定会在“为企服务专窗”坐一坐,保证企业优先办理,急速办结。同时,根据意见建议优化专窗,打造高效率、有温度的窗口服务环境。

  说到下一步的计划,顾增轶踌躇满志,表示将继续统筹完善公安政务服务增值化,不断提升公安服务质量和效能,聚力打造定海公安政务服务示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