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

智慧海岛 赋能生态警务 警察蓝守护大海蓝

江世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第 05 版 )

  □江世宇

  嵊泗海域辽阔,63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仿佛散落在碧波万顷的东海明珠,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的历史,离不开海洋,8738平方公里的海域,86平方公里的陆地诞生了嵊泗璀璨的海洋文化。

  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嵊泗公安立足海岛生态资源禀赋,持续深化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打造海洋生态特色警务品牌,助力共治共富建设,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嵊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图景。

  以海洋队伍绘就“绿水青山”

  为有效保障海洋持续发展,构建生态领域守护体系,在原有河道警长、林区警长框架基础上,扩大生态警长范围,通过设立具有海味特色的“海湾警长”“岛礁警长”“海域警长”等队伍,助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三无’渔船非法捕捞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环境和海上作业秩序,是我们重点联合打击的涉海违法犯罪行为。”枸杞派出所所长王胜杰介绍。

  年初以来,嵊泗公安紧盯海岛生态警务需求,不断拓宽“警长”内涵外延,组织建立“山海守护人”蓝色生态义警队伍,构建新时代海洋生态保护矩阵。

  枸杞乡干斜村的李师傅既是群防群治组织“养殖户吹哨员”,又是“岸线守望员”,在当地贻贝养殖户群体中说话很有分量,在日常开展“自治”巡防工作中,带领其他成员自主就近快速解决小问题,化解小矛盾,去年这支队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起,开展海上治安巡防180余次。

  “岸线守望员”其实就是嵊泗公安“山海守护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守护海洋生态环境,还组建了东海柯渔员、小岛瞭望员、绿色巡护员、亲水监督员、景区联防员、清洁观察员。根据不同的职责分工,“七大员”队伍都在海上及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联勤警务守护蔚蓝海岸

  围绕“生态立县”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形成生态联勤治理 “金名片”,生态治理改革“新标杆”,部门协同融合“大格局”。今年1月,枸杞乡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海洋生态警务联勤警务室,依托海上联勤联动机制,与乡渔办、海洋与渔业等多部门组建“蓝色生态联勤队”,开展联合巡逻。

  “海上联勤警务室的建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帮助,给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很多海上矛盾纠纷都能够及时得到化解。” 社区村干部也直呼省心不少。

  “以前码头船舶流动性大,涉海基础数据申报采集需要派出所民警上船逐个采集,既费力又费时。”该警务室民警介绍,“今年海上联勤警务室成立后,不仅能大大提高船舶业务申报数据质量,更能减轻双方的工作压力。”

  除了打造海洋生态联勤警务室,嵊泗公安力争突破远海管理难的问题,通过与海事、渔政、港航、环保等部门对接沟通,推动各职能部门实现数据流通、业务联通、部门互通、工作协同。

  以智慧感知守护海域时空

  以“智治海安”平台系统为依托,构建“长江禁渔预警监测模型”“智慧牧场”等系列应用模块,打造具有嵊泗海洋特色的生态警务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对海洋生态保护态势、综合治理的整体展示。去年,破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数、查处无证驾驶机动船舶案件数分别同比上升25%、72.7%。

  “在过去,我们枸杞贻贝养殖大多采用老式泡沫浮球,容易破碎,分解入海后易形成微塑料污染海水,泡沫残渣被海水冲刷后堆积在沙滩上,影响旅游坏境。”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金友定说,“现在我们改用新型环保养殖浮球代替,以每年10%自然淘汰比例计算,每年可直接减少210吨、17000平方米的废气白色泡沫产生。”

  此外,嵊泗践行海洋特色生态保护理念,瞄准贻贝、大黄鱼养殖等行业发展需求,打通海上养殖多元治理的“最后一海里”,融入海上养殖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蓝碳技术”研发等,实现浮球替代、海水监测、贻贝检测、环境保护的全链条监管。

  下一步,嵊泗公安将持续聚焦海洋生态特色品牌建设,锚定嵊泗公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先行目标,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共同富裕、海陆共同治理贡献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