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法律框架下的“治病救人”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09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周沫
春节刚过,舟山市陆港物流有限公司园区内就呈现一片“开门红”繁忙景象。经过3年从破产清算到重整成功,这家本已负债累累四面楚歌的企业终于高比例清偿债务获得新生(据《舟山日报》2月29日报道)。积极争取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就要多些法律框架下的“治病救人”。
市场经济波谲云诡,有企业破产倒闭实为正常现象。法官面对破产企业,就如见惯了各种病人的医生,应该早已见怪不怪。令人欣慰的是,普陀法院的法官还同时拥有“治病救人”的仁心,眼见着陆港物流资不抵债并未“一破了之”,而是千方百计予以挽救,最终让企业找到了“新东家”,让员工免遭失业之苦。这样的“治病救人”,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陆港物流是一座智能化多功能物流园区,曾是中国四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浙江冷链物流协会会长单位,一直以来管理有方、经营景气,尤其是主营冷冻仓储业务市场占有率高、业务量有保证。问题在于,该企业从2018年开始,因投资规模过大,融资还贷压力令企业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外部担保债务等,企业现金流短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陷入了诉讼不断、资产账户被法院查封等一系列困境,直至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
这样的企业,就如一个一时失血过多的病人,任其自生自灭必然朝不保夕,而只要输血就能起死回生。幸运的是,陆港物流遇到了“好医生”。法官不但作出准确诊断,还果断采取了边维持正常经营边寻找新的投资人的抢救措施。最终,通过市场化遴选,既是陆港物流最大抵押权人、也是最大普通债权人的舟毅科技有限公司成了企业“新东家”,随之注入的4.4亿元重整资金,连同陆港物流3年继续经营获得的5000余万元利润,让企业涅槃重生。
从中不难发现,法院就案论案走一般破产程序大概是驾轻就熟的,但这家本可挽救的企业一旦倒闭难免对当地经济发展、片区整体规划以及营商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历时3年的“治病救人”虽然耗时费力,赢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司法为民,理当算清这笔“得失账”“效益账”。
并非每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都可起死回生,但总有资产可以合理盘活、总有员工需要妥善安置,法律框架下的“治病救人”依然难能可贵。整个社会越是高歌猛进,也就越是需要“避震器”“保险带”。法院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在保持铁骨铮铮的同时,还能拥有“治病救人”的仁心仁术,实乃社会之幸、民众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