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融合·创新:海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

邓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07日 第 04 版 )

  □邓捷

  海岛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自然风貌禀赋和文化底蕴加持,正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是摆在沿海各个旅游城市前的重大课题。当前,舟山正在着力推进海岛共富行动,联动文旅产业积极开展海岛乡村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增收、提高收益、促进共富的有效载体,《舟山市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要“奋力打造新时代舟山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此基础上,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全面加速海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打造海岛共富乡村样板,是舟山旅游业的必行之路。

  一、优化发展环境,让乡村文旅资源流动起来

  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乡村旅游必须铺就一条高质量的成长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构建,依赖于一个健全的产业生态环境。一个繁荣的产业生态是政府、企业及人才等多方力量协同作用的成果。在这个框架下,涉及海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机构极为繁杂,涵盖了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及城乡建设等众多部门。众多部门的协调一致和有效统筹调度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否则资金的分配将显得支离破碎,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导致投资效率和成效的降低。

  在这一统合过程中,政府在资源流动性与整合性方面应承担起主导角色,采取先行引导措施,制定有效策略。可以通过诸如股权置换、并购重组等策略,高度整合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资本向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流动。搞活乡村文旅资源,实现资源的全方位高效整合与流动,才能够实现舟山旅游资源的“星辰大海”效应,形成一个有机、联动的整体网络。支持农户采用房屋、土地等形式入股可以激励资本和各类经济主体参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商业服务网点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业领域的服务投入,提升服务效能,构建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进而激发市场内在的创新活力与成长潜能。

  以岱山县岱东镇为例,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八位一体”的产业融合与发展模式,涵盖乡村农业种植、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农产品深加工、宜居乡村建设、滨水生活体验、沙滩度假休闲以及民俗文化展示,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多种功能与体验于一体的示范性产业发展园区。在下一阶段,应继续本着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理念,秉承当地沙、海、山、田等自然资源优势,系统推动特色农业的种植和发展。通过深耕特色农产品产业,塑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岱东镇可在乡村旅游市场中嵌入独特的观光农业元素,从而加速乡村的综合性开发与全方位塑造,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岱东镇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还将在强化乡村经济韧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及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产业融合,让农村乡风文明提升起来

  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间的资源、技术和信息进行有效结合,创新业态和服务模式,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村,这通常涉及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互联网和其他非农业领域的深度结合。产业融合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下面几种路径。

  一是要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现代城市居民普遍有一种“万家悟道、十里田园”的乡愁情结,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生活”。海岛乡村旅游能满足现代人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要,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感官冲击和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是现代人的灵魂之旅。为此需要激活乡村旅游中的“老”资源,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非物质遗产是海岛旅游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其中文化资源包括海坛祭海、舟山渔民号子等,老天爷赐予的自然环境和老百姓笃守的传统习俗包括海上芒种增殖放流等,以继续做深做细“跟着节气游乡村”数字芒种应用场景,挖掘“村景、村味、村居、村礼”乡村特色资源,将原生态生活、人间烟火和市井风情保留下来。二是要突出海岛特色,深化“民宿+”等多业态融合。如民宿+风情渔村、民宿+海洋非遗、民宿+海鲜美食、民宿+特产销售、民宿+文创等,构建“精品民宿、精品民宿综合体、精品民宿聚落”的舟山民宿产业体系。如去年12月份浙江省文旅厅在舟山定海举办的“浙韵千宿·诗话定海”的主题活动,许多民宿在经营中融入了当地的渔业和农业文化元素,展现海岛特色风情,就是一个很好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三是要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农业+旅游”。可以通过创建美丽海岛示范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果蔬采摘旅游基地等特色品牌作为城市名片,提升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产品质量。还可以积极打造“农庄景观”“大地花海”等休闲农业项目,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拉动普陀佛茶、皋泄杨梅、登步黄金瓜等舟山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采摘赏花、生态休闲旅游,培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新业态。此外还应当积极整合休闲渔业资源,推进风情渔村建设,改善提升渔业生产空间的适旅景观,开发传统渔俗、出海捕捞等休闲渔业产品,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积极建设休闲渔业基地,打响休闲渔业品牌。

  三、创新运营方式,让海岛百姓富裕起来

  目前各地的文旅部门都在纷纷发力,奇招频出,争奇斗艳,在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环境和氛围营造方面积极迎合广大的市场需求。例如,当前旅游城市当红炸子鸡——哈尔滨,一句“南方小土豆”就打造出东北人民热情好客的旅游名片,圈住了全国游客的心。各省份为了在旅游的“抢人大战”中胜出,不惜“放下身段”,开始说起“土味情话”,表白全国各地的游客。舟山海岛乡村旅游也应积极“赶上趟”,不断加强内部组织运营和外部文广宣传。首先,为增强海岛乡村旅游的运营质量,必须制订与旅游业态匹配的扶持政策,吸引具备高操作性、易复制性,并能够自然吸引游客的流行旅游模式。其次,应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借助新兴运营主体的引领,通过出租、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积极盘活闲置的农房,鼓励并引导社区成员参与到管理和游客接待中。此外,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育是关键,这包括吸引城市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依托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种培训机构,系统性地培育乡村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最后,推动乡村旅游的数字化市场营销,引导经营者先行开展数字化销售策略,以此拓展旅游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舟山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同样不失为当前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