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船转产兴渔场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29日 第 03 版 )

  点滴录 小小

  新年伊始,岱山县出炉新版国内海洋捕捞渔船减船转产实施方案,继续以政府补助为手段,引导捕捞渔民自愿转产转业,压减全县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尤其是高危、老旧渔船。这样做,有利于保安全、护资源、优生态、稳秩序、强产业,有力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竭泽而渔无异于吃子孙饭,靠海吃海的舟山人对渔业资源衰退应有切肤之痛,修复渔场、保护资源的广泛共识也在不断强化。近年来,全市各地不断深化依法治海、依法护海,在积极实施增殖放流的同时,有序推进捕捞渔船减船转产,“家门口”渔场已出现日渐复苏的征兆,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

  当然,减船转产并非易事。一面是渔场需要休养生息,一面是渔民需要耕海牧渔,优化调整渔业结构的难度可想而知。岱山县在多年实施减船转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底气应该来自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海洋产业兴起日益改变着靠海吃海的“吃法”,乡村产业振兴、休闲渔业发展以及远洋渔业的不断开拓,更是释放了广大渔民的就业新空间,使减船转产变得顺理成章。

  可以相信,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锲而不舍地调结构、增活力,日渐修复的渔场必将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