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工伤骗保案敲响的警钟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8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简之

  近日,普陀查处一起涉案金额24.9万余元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案,已收缴“重复领取”的相关款项。这是自《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出台后,我市查处的首起工伤保险基金诈骗案(据《舟山日报》1月17日报道)。同一法人的两家公司,为同一名员工的一起工伤,在舟山、南通两地重复申领工伤补助金,这起典型的骗保案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普陀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一起重复缴纳养老保险退费事宜时发现蛛丝马迹,相关调查随后展开。经查,江苏南通人朱某于2016年发生工伤事故,舟山市鑫茂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向普陀区人社局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共计249438.93元。同时,同一法人的南通鑫峥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也为朱某向南通市人社局申请工伤,按月享受伤残津贴。由此,这起单位和个人涉嫌伪造虚假材料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案件浮出水面。

  眼下,同一法人在不同地方登记企业、同一员工在多家企业拥有身份,类似情况越来越多。在这起案件中,公司法人为减少自身损失,先后在南通和舟山两地为朱某重复申请工伤赔偿,无疑是想钻各地社保各自为政的空子。要不是细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在一份清单中发现端倪,这起发生在七八年前的已遂案件很可能就蒙混过关了。这似乎说明,监管漏洞确实存在,相关“补丁”还须及时打上。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防盗设施的升级还是防骗举措的完善,大概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结果。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基金,堪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石,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对无孔不入的非法侵蚀,必须以案为鉴加强安全防范。应对异地重复骗保,搁在以往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好在数字赋能为各地政务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创造了条件,也就完全有望高效识别类似骗局。

  国务院最近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的“一网通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支撑作用”“着力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实效”等举措,应该融服务与监管为一体,在方便企业和群众的同时也有利于防范风险、堵塞漏洞。各地理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共同筑起防骗保的铜墙铁壁。

  在加强安全防范的同时,还须通过严厉打击震慑犯罪。目前,普陀区社保中心虽已追回24.9万余元“重复领取”的伤残补助和津贴,但这起骗保案并未尘埃落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已将此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终的法律裁决令人期待。可以相信的是,重罚之下必有畏者,诸如此类的骗保案终将在依法惩治下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