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海”渐成美丽风景

明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5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明德

  1月10日上午,“宁泰冷7”轮靠泊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码头,在带回一箱箱鱼货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一吨渔船垃圾,船员们将几十袋垃圾从船上吊下,运上了专用垃圾清运车,准备进行分类处理。我市352艘远洋渔船装上船用垃圾粉碎机,去年一年从公海运回50余吨塑料垃圾。长期关注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秘书长熊鹏飞在得知舟山这一创举后,兴奋地向媒体表示,舟山渔船安装塑料垃圾粉碎机,这在全国还属首创。协会将总结舟山经验,向全国推广(据《舟山日报》1月12日报道)。”

  护海治海也要“看”舟山

  “垃圾不落海”将成为向全国推广的舟山经验,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但话又说回来,坐拥“全国最大渔场”美誉的舟山,理当向全国乃至世界贡献涉渔涉海的典型经验。曾经,“全国渔业看浙江,浙江渔业看舟山”,舟山的捕捞业成为全国标杆。而眼下,海洋生态保护成为世界话题,舟山再出护海治海经验可谓不负众望。

  海洋垃圾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随洋流漂浮的各种垃圾,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不仅大煞风景还污染海洋,给海洋生物生存造成了严重危害。作为海洋城市,既是海洋垃圾的直接受害者,也是海洋垃圾的源头之一,理当通过海陆并举的有效治理为大海保洁净、为海岛添美丽。

  当下,“垃圾不落地”已成为文明规则并渐成市民的普遍自觉,但要延伸为“垃圾不落海”却谈何容易。茫茫大海上既无法直接回收垃圾、又缺乏监控条件,治理难度显而易见。而垃圾排海又是海上生产生活由来已久的习惯做法,动员各类船只的船员特别是广大渔民自觉做到把垃圾带上岸实属不易。同样,要让岸上的人不往海里扔垃圾,也同样不容易。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垃圾不落海”的舟山经验已呼之欲出。这大概是缘于广大渔民对海上垃圾的危害感触最深,因此也更有自觉践行“垃圾不落海”的动力。同时,随着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不断深化,垃圾治理从岸上延伸到海上,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复制才是好经验

  诸如此类的好做法早已出现,但要上升为经验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可复制才是好经验,只有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并加以制度规范,“垃圾不落海”才能日渐推广开来,从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从媒体报道看,2020年4月起,岱山长涂镇60余艘渔船就开始将船上垃圾带回岸。后来,该镇“垃圾不落海”又有升级版,4艘渔船率先创建“无废渔船”,在机舱间设置油污水分离器、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出海带垃圾桶的基础上,又加装了厨余垃圾粉碎设备,将干电池网标灯换成太阳能网标灯。普陀一些渔区也同样开展了“垃圾不落海”活动,还于2022年在沈家门渔港启动“千船联动 治塑海洋”首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大行动,共有一千多名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随后,我市越来越多远洋渔船也开始“垃圾不落海”,这道美丽风景逐渐向远洋延伸。

  不过,只有部分渔区开风气之先,仅靠志愿活动净海净滩,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大海,但对于促进海洋生态的根本性好转显属杯水车薪。而要让包括渔船在内的所有船只都践行“垃圾不落海”,仅靠自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之所以“看中”“垃圾不落海”的舟山经验,是因为远洋渔船安装塑料垃圾粉碎机不但容易推广,而且可以在远洋补给过程通过“以物换物”落实管控,因此具有普遍的可行性。而且,市海洋与渔业局还会在年度履约评估中对落实“垃圾不落海”的远洋渔船进行奖补,这就更有利于制度化推进。

  用制度消弭“公地悲剧”

  保护海洋生态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到自觉把垃圾带回家却并不容易。眼见别人都在垃圾排海,想想也不差我这点,于是你也排一点、我也排一点,大家也就同流合污了。可见,要想把“垃圾不落海”的舟山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开来,就必须及时跟进制度建设,进而用法律规制排放行为,这样才能让所有人从善如流,从而消弭大海上的“公地悲剧”。

  远洋渔船上空间有限,在未装备垃圾粉碎机之前,渔民们不可能把大量矿泉水瓶带回家。同样,没有油污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渔船也无法避免污水排海。因此,就如城市保洁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大海保洁也得先为各类船只量身定制垃圾分类处理、密闭储存的专用设施,让船员可以轻松做到“垃圾不落海”。

  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尝试用制度规范“垃圾不落海”,就如我市352艘远洋渔船那样步调一致地把垃圾带回岸。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核心制度,当保护海洋生态日渐成为普遍共识之时,相关立法也就可以顺势跟进,从而为执法部门依法管海治海提供法律依据。如此,“垃圾不落海”必将渐入佳境。

  舟山远洋渔船一年从公海运回50余吨塑料垃圾,这种跨越国界的生态自觉体现了舟山渔民的文明素养,也树立了舟山渔业的国际形象。消弭大海上的“公地悲剧”,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舟山正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保护海洋生态是其中一块“重要拼图”,理当从“垃圾不落海”做起,通过依法治理管好自己的人、自己的船、自己的海,并且为全国乃至世界贡献更多的舟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