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令人羡慕的“共享奶奶”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丨月湖
近日,宁波东钱湖镇清泉社区一群超有爱的“共享奶奶”在网上火了。她们穿着红马甲,5人一组,每天风雨无阻接社区孩子放学,把他们带到社区的“儿童之家”做作业、玩游戏,一直到父母来接孩子回家。有网友给这群奶奶点赞:这给双职工家庭帮了大忙,建议推广(据《舟山晚报》上月10日报道)。这真是一群令人羡慕的“共享奶奶”,在呵护孩子的同时也过着“儿孙绕膝”的快乐生活。
在我们舟山,也不乏邻里互助的故事,富有爱心的爷爷奶奶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民间爱心得到了充分激发,志愿者队伍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眼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都随时可见,其中就有老人们的身影。在任何一个社区,要想组织起一支“共享奶奶”队伍,为双职工家庭解决接娃难题,大概都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爱心的火花一直都在自由绽放,只要用心去组织就不难形成规模效应。
宁波的这群“共享奶奶”,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几年前的一个傍晚,居住在清泉社区的袁奶奶和往常一样到学校接外孙,发现一个同小区的孩子没人接就一起带回来了,没想到这一接就接了好几个月,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这孩子也把袁奶奶当作了外婆。这件事情传开后,清泉社区因势利导组织志愿者队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出58个有空闲、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特长,又有爱心和责任心、能照顾孩子的“共享奶奶”,为社区380多户有低龄儿童接送需求的家庭排忧解难。社区还专门设立了“儿童之家”,并且与交警部门、学校共同开辟一条安全的放学路线,让“共享奶奶”带领的“儿童团”一路受到关照。从中可见,尊重群众首创,迎合居民需求,“志愿红”就会在精心组织下更加艳丽。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参加志愿活动的人们无比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而社会也更需要雪中送炭的精准服务。“共享奶奶”之所以能在网上红出圈,就是因为切中了“接娃难”这个普遍痛点。这也似乎表明,志愿服务也应围绕社会热点进行精准聚焦、适时转型。比如说,创城伊始需要组织大批志愿力量维护环境卫生,而随着市民文明素养的普遍提升,环卫工人已能应对常态保洁。在这种情况下,志愿服务完全可以更多地转向“一老一小” 。
“共享奶奶”风雨无阻接送孩子,这样的社区真是温馨无比。一说宜居宜业,人们总能想到舒适的居所、整洁的环境、漂亮的公园,殊不知贴心的志愿服务更是锦上添花的“软件”。希望更多的社区能够把热心居民组织起来,携手打造其乐融融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