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眼里要有“小事”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
简之
上月11日,在定海区香园新村,居民洪女士通过刚在小区设置的“未来数智药房”购买了药品。据了解,该“未来数智药房”售卖范围包括感冒用药等日常非处方药物,同时还配备有体温计、退热贴、酒精棉球等。有个头疼脑热的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小区的“未来数智药房”自助购药,不用专门去药店或医院跑一趟,真不错。
从上月13日《舟山晚报》上读到这条新闻后,又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相关新闻”:日前,定海区城东街道桔南社区一座闲置的核酸采样亭成了“共享格子铺”,各类常用生活用品、工具整齐摆放,小到纽扣、螺丝钉,大到工具箱、梯子一应俱全。这样的微服务,同样是居民需要的。
无论是香园新村的“未来数智药房”,还是桔南社区的“共享格子铺”,都只是“小事一桩”。但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角度来说,“小事”其实并不“小”。做好这些“小事”不需要花多少钱,也牵扯不了基层干部多少精力,大概任何一个社区都是可以办成的。能为居民排忧解难谋便利,何乐而不为?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基层干部往往忙于做各种列入考核内容的“必答题”,而诸如此类的“小事”多半属于“选做题”,常常被边缘化甚至虚无化。
可是,社区居民往往是从“小事”中掂量基层干部的。假如基层干部只做“必答题”、不做“选做题”,即使通过了上级考核也难以赢得当地群众的口碑。桔园社区党委书记吴幼雅介绍说,社区发现居民经常有“借东西”的需求,就利用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建起了“共享格子铺”,放上口罩、雨伞、修理工具等方便大家取用,并鼓励居民将闲置的工具、用品拿出来共享,还招募社区志愿者充当格子铺的“掌柜”。基层干部眼里有千家万户的“小事”,也就不难受到居民群众的热捧。
勿以善小而不为,本该是基层干部的座右铭。很早以前,居委会干部就有“小巷总理”的昵称,就是为身边群众处理各种各样“小事”的。眼里没有“小事”的干部,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办成大事?基层干部只有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居民才能少些纠结多些顺心,社会才能少些矛盾多些和谐,党和政府才能和老百姓心连心。
如今的基层干部事务多、任务重,有时顾不上“小事”也情有可原。好在近年来上级一直重视为基层减负,省里每年都刷新涉村(社区)事项清单,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就该让基层干部少做些千篇一律的“必答题”,多做些因地制宜的“选做题”。通过减负、松绑,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居民的“小事”,这样的导向无疑是值得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