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马拉松

江山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2月17日 第 02 版 )

摄影记者 陈永建

  □江山

  2017年以前,马拉松于我,就是个陌生的名词,我从来没有过任何参加的念头或冲动,虽然对坚持到底的马拉松选手心存敬佩。

  然而,2017年的4月,苏州旅游途中,导游很亲切地喊我胖哥,瞬间破防。我这幅尊荣,半辈子走来获得绰号不少,不会心存芥蒂,但以前所有的绰号都和胖挂不上钩。但是如今:162的身高,75公斤的体重,不是胖哥还是胖叔吗?

  苏州回来,朋友徐兄劝我跟着他跑步,他已经连续两年参加舟马。我很羡慕,也受刺激于胖哥的称谓,就说先让我练练看。

  5月,气温适中,我开始去海边跑步。虽然打了十多年篮球,有点运动底子,但不跑不知道,一跑才发现,打篮球和跑步根本不是一回事。第一次跑不到300米,我就感觉浑身燥热不适,呼吸困难,只好停下来,待呼吸调匀,继续再跑,依然只有300多米,就被迫停下来;然后再调整呼吸,再跑。

  就这样,第一次海边跑步,1000米左右,中间停下来休整两次,慢走,调整呼吸。

  第2天没跑,第3天晚上继续。这一次,稍微好了一点,可以跑500米左右再停下来走。依然是分了3次,慢走,调整呼吸。不过这一次跑了约1500米。

  接下来我基本上每隔一天就去东港海滨公园的跑道上跑步,先咬着牙跑一段,坚持不了就停下来慢走,呼吸调匀了再跑。如此折腾自己,直到筋疲力尽才回家。

  战绩是每一次的距离,都比上一次稍微远一点。

  一个月后,我终于可以一次性不间断地跑步5公里,速度是标准的6分配。

  坚持3个月,到酷暑炎炎的季节,但我依然坚持每周三四次的跑步,进步到连续不间断地跑10公里以上。

  跑步当然很苦,但坚持下来也很酷。最明显的收益就是体重几乎每周都在下降:74.9、74.2、73.8、73.1……肉眼可见地瘦下来了。

  5个月之后,我体重降到了约65公斤,连续不间断跑步的距离已经可以超过15公里,配速也快了起来,530以内。

  于是,果断报名了当年的半马。

  平生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不得不心存敬畏。表现就是一刻苦训练,二向高手请教,三同时还报名参加萨洛蒙越野赛月赛。结果发现越野比路跑艰难得多,平生第一次越野不得不在12.6公里处退赛,可谓被虐得生无可恋。后来在该年的9月份,朱家尖越野,约20公里,因为爬升高度和难度有所降低,我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跑到了终点,完成了人生第一个越野赛。

  2017年11月19日,第三届舟马,也是我人生第一个马拉松鸣枪开跑。艳阳高照,天气很好。有平时训练打底,所以我出发既不紧张,也不感到累,只知道一路奋勇向前,猛打猛冲。前10公里,我只用了约52分钟,10公里后,体力下降,速度也慢了下来,特别是朱家尖折返上观音大桥时,上坡兼体力下降,所以那两公里大约是7分配速完成的,整体配速也因此而拉低了不少。

  最后,我以1'55'55"完成了人生首马。

  如果盘点2017年的得失,最大的收获就是首次参加了马拉松和越野赛,让跑步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顺利完赛,成绩也在两小时内,我萌生了要在有生之年跑一回全马的念头。身边好友不乏善意地劝阻:你一位年近五旬的老汉,腿短且平足,没必要以筋骨为能。但我毅然决定要把理想变成现实,让梦想的阳光照进我的心房:既然要跑,为什么不趁着与马拉松的热恋期还没有过去,趁着这辈子最年轻的时光(以后只会一年比一年更老),去拼搏一回挑战自我呢?

  领路人徐兄,经常带着我跑。印象最深的一次,暑假的某个周末下午,5时左右吧。太阳依然傲挂苍穹,炙烤大地,我们俩从海滨公园的外滩嘉园处出发,往罗汉长堤跑,饮料和补给就放在路边的绿化带里。1小时左右,我们从10公里外折返回来,补充水分再继续,如此来回3趟,一共跑了31公里左右,从艳阳高照跑到华灯初上,从精神饱满跑到筋疲力尽,最后我实在不能继续。

  高手都告诫我,要想跑完全马,训练的距离必须在38公里左右,但我一次也没有达到过,这也为后面的比赛失利埋下了隐患。

  第四届舟马,我人生的第一个全马终于来了。那天狂风大作,风雨交加,气温也很低,虽天公不作美,但我准备了这么久,当然不能放弃,一边心里咒骂着,一边硬着头皮,穿着雨衣站到了赛道。

  发令枪响,我们穿着一次性雨披撒开脚丫子向前跑,很不好受,在半升洞路段,我因为眼镜镜片全是雨水,看不清路面,两脚不小心踏进了水坑。接下来只能穿着水鞋在跑步,鞋子不停扑哧扑哧响,天可怜见。

  跑到朱家尖海峡大桥底下,已20公里,我们全马选手还需要跑往朱家尖的棉增村。那一刻,我对半马选手说不出的羡慕妒忌恨啊,因为他们马上就可以到终点了,而我,还有漫漫征程。

  上大桥时,已行程过半,我体力感觉还行,只是雨水从后脑勺流向后背时非常难受。身上滚烫,雨水冰凉,两者交汇,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约34公里时,体力下降得厉害,又是上坡路,虽然坡度不大,但也很虐。35公里刚过,我左腿抽筋,疼得龇牙咧嘴,一瘸一拐地走到帐篷医疗点,接受按摩推拿。约两分钟后,重新上路,只能走走停停。

  还没有挨到37公里,左腿又一次抽筋,幸亏越到后面,医护人员越多,我又去接受按摩治疗。就这样,35~39公里一共5公里的路段,我抽筋3次,接受按摩治疗3次,终于走到了大桥中间段,熬过了上坡路。虽然中间有医生劝我放弃,有警察告诉我可以用摩托车把我送到终点,但我一直在咬牙坚持。

  我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哪怕是爬,也要爬到终点。

  39公里一过,就是观音大桥下坡路,我慢慢地小跑着,腿部感觉不行,就停下来走。最后,我终于咬着牙步履蹒跚地走到了终点,耗时4'55"。

  虽然千难万难,千辛万苦,我连滚带爬挨到了终点,而且是规定时间内,成绩有效(6个半小时到达都有效)。

  接下来2019年的岱马和舟马我都参加,也都顺利完赛,不过都是半马;2020年的舟马,我依然报名了半马,坚持完赛。虽然接下来的两年,因为疫情,舟马取消,但我一直都在跑步。

  今年的舟马,时隔两年重新鸣枪开跑。作为马拉松的爱好者,我又一次站在赛道,又一次跑到终点。

  我相信,有生之年我会一直跑下去,直到再也跑不动了。马拉松已成为一种精神,刻进了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