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胡锦:给热爱倾注一份责任
刘鑫 刘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30日 第 04 版 )
□刘鑫/文 刘宇翔/摄
人物简介
胡锦:
1995年10月出生,浙江温州人。2020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党龄5年。现为普陀区公安分局融媒体中心民警。入警三年,已制作发布各类视频400余个,多部视频作品获得省级奖项,个人多次荣获各级表彰奖励,为首批浙江省公安文化千名人才。
第一眼,安静的男孩。
第二眼,严肃且活泼。
经历过两年基层部队的锤炼,四年军校的打磨,胡锦的骨子里烙印下了军人的坚毅与执着。毕业后,他带着光荣与梦想加入了公安队伍。
“我只是比较爱‘造’”
胡锦回忆,2016年,读大一的他出于好奇,购买了一架无人机,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慢慢转动,他开始探索镜头里的世界,并热衷于影像的表达,“因为视频可以留住无限的感动。”
时至大三,他开始担任校园电视台负责人。正是这段在校经历,让他“造”出了大大小小的视频作品,为视频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20年,胡锦完成学业被分配至普陀区公安分局,从事公安宣传工作。就这样,他开始把对影像的热爱,“添注”了一份责任和态度。
“脚下有泥土,镜头有力量!”入警仅数月光景,胡锦便肩扛摄像设备,独自前往东极开始他的第一部微视频创作。
出于对视频质量的执着,他从一登船,就开始推演视频脚本,一遍遍推翻一次次重来,甚至忘记了大海的惊涛。每天起早贪黑,和东极派出所民(辅)警一起,足迹几乎遍布每一座岛的街巷院落和岛屿岩礁,只为呈现最真实的海岛警察故事。
历时一周,一部名为《守岛》的微视频落幕,而他也凭此入警“处女作”,获得2020年全省公安“三微”大赛优秀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去年,他带着新构思再次踏上东极土地,以《守岛》为蓝本,用守岛民警的口吻来讲述守岛人的故事。该片荣获2022年浙江省党员教育电视观摩交流活动典型事迹片三等奖,并被“浙江组工”微信公众号平台刊发,掀起一股致敬守岛人的热潮。
“因为热爱 无限进步”
“光影工作室”创建于2022年3月,同年,被市公安局授予“专业工作室”称号。今年2月,“光影工作室”更是成功入选“全省公安文化名家创作室”。
作为“光影工作室”的领衔人,胡锦一人兼顾“策划+拍摄+制作”全流程,同事笑称:“一个人,就是一支影视团队。”同时,他吸引了越来越多同样热爱影像的民(辅)警,工作室的队伍不断壮大。
去年,“五一”佳节临近,胡锦如往常一样正坐在电脑前,构思他的下一个作品。当他一一点开往期拍摄的影像画面,看着镜头下记录的一帧又一帧警察故事时,不禁为他们的真心、正义、无畏所动容。
耗时多日,他看完了历时2年来记录下的所有片段,沉浸其中:防疫、抗台、巡逻、反诈、救援……此时,他突然想做些什么——致敬!“致所有,顶天立地,平凡普通的!”
白天,他肩扛摄像机穿梭在执法执勤的一线,夜晚,他操作鼠标键盘奋战在视频剪辑的后方。半个月后,他完成了这部名为《无名的人》的MV制作,并斩获2022年平安浙江“三微”大赛优秀奖,全省公安“三微”大赛三等奖。
“这小子又开始钻了”
今年,普陀公安分局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海陆应急处突体系建设被列为其中的重点项目,登步岛“岛自为战”大演练应势启动。
赤日炎炎,把小岛蒸得滚烫。彩排现场,登陆艇、防爆车、装甲车、直升机……百余名参战队员,阵容之大,内容之盛,给拍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理清拍摄逻辑,保证视频质量,在前期胡锦就将演练脚本重新细化成条目,带领团队拉着现场队员,讲动作,抠细节,一遍不好再来一遍。“我要稍微近一点拍这个爆震弹的镜头,没问题吧?”随着“BOOM——”的一声,距离仅2米,胡锦“吃”下了这颗改良过的爆震弹,身子还在颤抖,但也收获了最宝贵的素材。一整天,他不停地与团队边沟通边拍摄,直到漫天红透,所有人正收拾装备有序撤离,人群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全副武装”的身影,还在四处奔波,抓着队员补拍画面。“这小子又开始钻了。”身旁的同事调侃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宣传民警,他极少在一线,却又时刻在一线,采影像、找素材、剪视频……风雨无阻,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抓捕一线……一幕幕弥足珍贵的画面被永远定格。对于他来说,相机就是武器,只有爱护好,才能发挥最强战力。这不,分局刚刚又给他的工作室配发了一批新“武器”,他一如既往地开始“捯饬”起来。
镜头背后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警徽下的荣耀,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公安民(辅)警背后的奉献与坚守。未来很远,他镜头里的故事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