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露天烧荒还需疏堵结合

江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 第 01 版 )

  □江吟

  近段时间,在“竞舟”APP、本地论坛上,不少市民网友反映我市多地出现露天烧荒现象。据统计,10月份,12345热线共受理露天烧荒投诉102条(据《舟山日报》6日报道)。

  露天烧荒时烟雾弥漫、气味熏人,不仅污染环境、威胁群众健康,还会引发交通事故、火灾,存在安全隐患,更与我市加快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质量打造美丽中国海岛样板的目标定位大不相符。必须要多措并举,从严从实从细推进露天烧荒整治。

  露天烧荒为何屡禁不止?一方面,部分农民习惯性地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很好的草木灰肥料,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另一方面,部分乡村秸秆(杂草)收置点分布有限,农民自发收运秸秆耗时耗力,意愿不强。若安排专人统一收运,人力、资金投入又较大。相关部门积极巡查,推进整改,但成效并不明显。可见,整治露天烧荒,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而要疏堵结合。

  破解烧荒难题,需要打通“疏”的路径。首先要加强宣传,秸秆就地焚烧,违反了法律法规,且产生的肥效有限。其次,要因地制宜优化秸秆(荒草)集中收集、存储点的布局,和种植大户等开展合作,培育秸秆收储服务主体,并进一步深化秸秆利用科技创新,降低还田成本,提升综合利用效能。同时,要探索用秸秆换奖品、发放收储处理补贴等奖补模式,激发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疏”的同时,还要在“堵”方面下功夫。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推进数字智治,比如在各村秸秆集置点安装摄像头,在清运车辆上安装GPS,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

  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如果能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形式,鼓励规模化、产业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就能进一步培育渔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保护环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