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家税务总局嵊泗县税务局——
以税为墨 添彩共富“山海图”
滕海平 吴芙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20日 第 04 版 )
□记者 滕海平 通讯员 吴芙蓉
【再回眸】
共同富裕,民之所盼。省委省政府对嵊泗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寄予厚望。
一年以来,嵊泗县税务局围绕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分好蛋糕、护好蛋糕4个方面,制定了《嵊泗县税务局助力嵊泗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施方案》,聚焦产业升级、惠民富民等方面推出4大类14项举措,助力嵊泗县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向未来】
共同富裕宏图梦,锚定前行路更宽。
嵊泗税务部门将持续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把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有利契机,在机制建设与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持续深化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及时、准确、高效地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以优质的服务继续培育、壮大地方经济,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嵊泗县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贡献税务力量。
本稿图片由嵊泗县税务局提供
税惠叠加
推动共富优势转化
山海皆文章。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域海岛县的嵊泗,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海岛美丽的版图和独特的资源。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嵊泗县聚焦旅游业及特色渔业等富民产业,向海图强,兴岛富民。
为做厚共同富裕“家底”,嵊泗县税务局顶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从海岛旅游,到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一路保驾护航。“税务部门的帮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免征的增值税税款我们都用来对民宿进行‘小而美’的改造。”刚完成民宿转型的礁亘民宿业主陈海英表示。
正在升级中的美丽业态,还有特色渔业。在税收政策激活下,嵊泗渔业平衡发展与蓝色生态资源保护,探寻出了发展最优解。“一年来,我们享受各类税费减免近10万元,税收政策的正向激励让我们坚定了绿色发展之路。”嵊泗县金金泡沫制品厂负责人方哲军表示。该公司致力于研发环保、耐用的贻贝养殖浮球,既在市场中抱得金山银山,更为环境留下了绿水青山。
据悉,税费红利的释放为嵊泗特色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增量,持续助推特色优势向共富优势转化,越来越多居民依靠美丽“天赋”,走上了共富路。
因需赋能
点燃乡村共富引擎
裕民以政,富民以坊。
在小关岙田间地头,成片的玉米正待收获;在摇曳风中,海岛蓝莓别有风味。这个过去因发展过慢而抬不起头来的“吊车尾”,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逆袭”的源头,在于“共富工坊”带来的农旅、渔旅等发展新模式。近两年,嵊泗依托美丽海岛资源禀赋及村域特色,集中布局一二三产融合业态,谋篇布局36家“共富工坊”,推进村民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富。
“生产、采摘、销售、专窗开票,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在小关岙的“海上微农庄·共富工坊”里,58岁的张女士拿到了3000多元的工资。她表示,在这里,既交到了朋友,又赚到了“养老金”。“共富工坊”架起致富桥梁,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共享共富成果。
以“扩中提低”为导向,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嵊泗县税务局开展“党建同心 共富同行”行动,与10个“共富工坊”及8个村集体结对共建,为其解决发票领用、代开发票、资金短缺等。同时,主动为旅游资源匮乏的关岙村引进“渔宝工艺工作室”,预计可解决20~25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每月基本工资预计在2500元;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共富直达专窗”,打造小事易事15分钟办税圈,助力增收致富的场景从“远方”的城市搬到乡村的“家门口”,架起了共同富裕新通道。
春风拂暖
勾勒海岛共富图景
今年以来,嵊泗县税务局将调查研究作为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助推海岛共富的重要途径,以调研破题,用实效作答,推动税收现代化进一步深化。
“对于我们这种个体工商户来讲,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此前,我们个体工商户因规模小、流水少等问题,融资借贷较为困难。”日前,嵊泗高场湾民宿协会会长胡满堂向税务部门调研组反映。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嵊泗县税务局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通过走访调研红色美宿联盟、深海大黄鱼等10家“共富工坊”和金平村、基湖村等8家村集体经济,广泛倾听个体经营主的所需所盼。在调查研究中,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嵊泗县民宿、餐饮等特色旅游产业个体户存在提质升级的需求,但却受限于贷款难、利率贵、手续烦等信贷问题。
民有所求,税有回应。嵊泗县税务部门立足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与当地邮储银行共同推出“共富税银贷”产品。该产品以纳税信用等级等税收数据为个体工商户画像,将“银税互动”受惠对象向信用良好的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个体工商户倾斜,为嵊泗特色产业的融资提质提供新动力。据悉,嵊泗个体工商户已获得信贷资金约1020万元。
“‘共富税银贷’产品推出太及时了,因为良好的纳税信用等级,这次我以较低的利息成功贷款了30万元,解决了民宿扩建装修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胡满堂高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