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激励是值得探索的善治之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3年10月17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一叶扁舟

  定海区马岙街道建立“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积分激励+兑换奖励”的村庄信用体系,将村规民约内容与积分制联动,让村民的每一次良好表现都可以换成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额便可到指定超市兑换商品。截至目前,该平台实名注册已有9000余人,累计发布各类事项1180余次,参与18500余人次,兑换积分约127万分(据《舟山日报》9月22日报道)。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在“善自分”激励下,马岙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移风易俗让乡风更醇正、良俗入人心、家园更美丽。这一源于基层的善治之道,值得在不断探索中发扬光大。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5年前,马岙街道马岙村“一把扫帚大家扫”的文明实践就引起大家关注。时至今日,这一景象没有昙花一现,而是更加蔚然成风,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众所周知,相比于城区,乡村的环卫保洁力量相对薄弱。在村道边设置一个自助“保洁站”,摆放扫帚和簸箕,鼓励村民自觉拿起“公益扫帚”随时扫除路面垃圾,这是多么可贵又多么难得的文明实践。

  “只有落叶,没有垃圾。”马岙街道马岙村做到了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村规民约哪哪都有,但真要做到入脑入心见诸日常行动着实不易。马岙村的村民们没有辜负期望,果真做得“越来越好”,这应该与“微民约”和“善自分”持久给力分不开。而一旦孕育出自豪感、荣誉感,这种文明行为就更容易动力定型。

  常言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马岙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正向激励中不断养成文明自觉和公益习惯,正是如此。

  志愿服务,加5分;送戏下乡,加10分……村民赵丽每参与一次公益活动,都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相应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便可以去兑换商品。兑换来的商品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欢喜”,但因此产生的心理暗示却不可小觑。共同富裕既需要物质富足,又需要精神富有,成为“好孩子”日益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

  人的进步始终离不开正向激励,小学生挂上红领巾更有蓬勃向上的朝气,干部职工也在争先创优中奋发进取。很难想象,假如没有评先评优、奖优罚劣,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的精气神会不受影响。而在事实上,“体制外”的城乡居民恰恰缺少一种常态下的激励。可以想见,将积分激励更多地应用于日常,一定会“夸”出更多的“好孩子”。

  让法律“管得更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文明创建,都须臾离不开法治。但也要看到,法律惩戒并非万能良药。尤其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法律虽然可以引导但却难以“管得太宽”。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法治精神,通过德治、自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显而易见,许多不文明现象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依法打击来加以遏制。而从《舟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来看,法律对方方面面可谓“管得够宽”。但事实上,仅靠有关部门的执法,很难消除各种不文明现象,以至于各种乱象时有反弹。这是因为,对诸如乱扔垃圾等轻微违法行为无法做到有违必罚,法不责众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马岙街道的“积分激励”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善治之道。

  正向激励有利于促进人们养成文明自觉和公益习惯,而良好的风气日益形成,又会使各种不文明现象成为“过街老鼠”。这样一来,法治理念也就在无形之中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在“积分激励”的基础上,应该还可以尝试“扣分惩戒”,让出现不文明行为的人“痛失”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文明积分。如此赏罚分明,等于延伸了法治的触角,也就能让法律“管得更宽”。

  让法律“管得更宽”,既要通过严格执法让法律发挥应有的惩戒作用,又要全社会的自治、德治,让法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积分激励,显然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日积月累形成长效机制

  类似的积分激励做法并不鲜见,比如在垃圾分类中很多地方就通过积分换商品,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只不过,一些地方的积分激励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再加上简单化、单打一,很难持久地发挥作用,往往在兑换一些牙膏、毛巾之后偃旗息鼓了。像马岙街道那样坚持5年仍在持续推进的,实属不多。

  只有构筑起积分激励的信用体系,让文明积分长期可兑换、不失效,才能久久为功推进道德建设。试想一下,假如积分激励只是迎合了人们的逐利心理,又怎能高效生成文明美德?有人在小区里赢得了垃圾分类积分,却在另一个场合乱扔垃圾,这样的“错位”又如何治愈?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

  立足于形成正向激励的长效机制,不但需要精彩纷呈的基层探索,还需要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在整合各类积分激励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各地通兑通存机制,乃至建立市级层面的“诚信银行”,实为必要举措。这样,人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随时争取文明积分并享受相应优待,积分不会“过期作废”,善行也就不会“画地为牢”。

  我市已有不少积分激励的有益实践,全市范围的征信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注重系统谋划,加强统筹力度,让公平合理的积分成为人人爱惜的“羽毛”,文明新风必将充盈社会,法治建设必将再上台阶。